美文网首页
为有九仙源泉来

为有九仙源泉来

作者: 张哲民 | 来源:发表于2017-05-26 22:00 被阅读55次

    九仙山是铜陵人熟悉的一座神灵之山。人们熟悉她的九仙石室、水操台、恩波寺、南少林和天地会遗址,但她蕴藏着极其丰富、水质香润甘洌的源泉,却不一定人人都清楚。

    从地质学角度讲,一座山拥有良好的源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有吸水的裂隙岩;有输水的地下网道;有压水的强大势力;有蓄水的树木植被。而九仙山几乎全具备这些条件:首先是整座山系都是由或大或小的石头混合红壤土构成,山脚下至今还有“赤土窟”这个地名,这种地质构造形成了能接纳大气降水和地表降水的裂隙和输送泉水的溶孔、溶洞;其次山坡上树木繁茂,长满各类乔木灌木,很好地涵养蓄水,提供常年不竭水源;三者,九仙山虽不高,但壁立直耸,具有陡峭山势,为泉水涌出提供压力保证。黄道周《铜山石室记》开篇就详细记载了这种奇特地貌:“其上有安石五盘,开玉三函,壁立南向,下俯十仞”,“是虽十仞,具千仞之势矣!”这些文字描述,佐证九仙山具备充足源泉的地质条件。

      九仙山优质的源泉造就了山脚下大井、琥珀井等一批传奇的“义井”,也给山脚下数百个民居水井带来甘甜的泉水。饮水思源,当年僧道宗为什么要在九仙山上题刻“源头”、“燕泉”,他是要指出九仙山是这一带井泉的源头吗?为解开这个奥秘,初夏的一天,风和日丽,笔者和几个朋友一起到九仙山进行一次寻源之旅。

    我们从山脚下的码头社区出发,来到“担水街”,这是一条闻名的古街,以前每天到大井挑水的人们,络绎不绝,水桶里的水溅落在地上,使这条古街整天都是湿漉漉的。担水街不长,我们来到水寨大井。大井呈六角形,井面上盖着后人为安全起见制作的水泥板,留有15个汲水孔,目测直径约有3米。我们走到井沿往下一瞧,哇!满满一井清澈透底的井水,只见十几米下的井底都是岩石,从井壁向中间倾斜,不时有泉水涌出而冒着水泡。大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衙顶有陈家大户在此修造一大坟墓,堪舆师问家主“日后要吃人还是供人吃”,家主应允“要供人吃”,故在大墓边挖这一口大井。不管传说真实与否,据居住在这一带的老前辈说,当年这里请一个高明的堪舆师来找泉眼挖井,他站在石狮埕,摆好罗盘,远眺九仙山,看出从山巅岩石簇集的地方,正有一条泉水地下脉道,经今天“竹具社”方位下行,沿狮石、石龟石,来到大井这里。这个堪舆师用手杖在地面上画了个圆圈,断定泉眼就在这里,挖井师傅们即在这里开挖。神奇的是,当挖凿到井底石壁上时,出现了两个大涵,泉水就喷涌而出,师傅们来不及升井,瞬间就被“井喷”的泉水淹至胸上。从此以后,铜陵人就与这口大井结下不解之缘。一是哺育之缘。水是生命之源,来源于九仙山的大井水质甘甜,人们喜欢汲水泡茶,泡出的茶韵味无穷。铜陵人们喜欢大井水的甘甜,大多数人家都备有两缸水,煮饭煲汤泡茶的用大井水,洗涮的则用自家略带咸味不能饮用的井水。据载当时铜城有近半的人口都饮用这口大井的水,大井“日供千家而不竭”。当年还衍生汲泉卖水的职业,大井边日夜摆满大小水缸,职业挑水人熟稔地吊水、甩桶、倒水一系列专业动作,形成一道特色景观。二是敬仰之缘。铜陵人非常敬仰大井,称之为“大井头”,自古还有一个习俗,人死后,都要到大井“请水”沐浴。真是生要喝这口井的水,亡也要用这口井的水进行最后一次沐浴,这是何等的敬仰啊!三是乡愁之缘。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形成一个习惯,每当人们要过番、外出等远离故土,都要到大井头装上一瓶水,取一些井壁上的井土及一些苔藓、蕨类植物,到达客居地,渗合进当地的水,据说这样好像还是在喝家乡的水一样,可以克服水土不服。铜陵公用的大井很多,我们不妨称之“义井”吧,这类井单单九仙山区域内还有“琥珀井”、“双孔井”、“万军井”、“池尾井”等,它们都得益于九仙山的源泉。

    告别大井,我们沿着“石龟路”,经过“石狮埕”,来到伢埕,走进一条小巷,去探寻一类奇特的“骑马井”。在巷边一个凹进去的地方,一口井的井沿上盖着一堵墙,呈骑马状,把井一分为二,一半在院内,一半在院外。我们正好奇地探望着这个清澈如镜的古井,对面一个阿姨笑着告诉我们,古时候,这里处于九仙山的山脚,山上树木石头很多,泉水也很多,很多人家打井,但找准泉眼挖井是很讲究技术的,有的人挖井,与泉眼擦肩而过,井则不出水。伢埕这户刘姓人家,庆幸地找准九仙山流经的泉眼,在自家院子内打了这口井,这口井不但泉水如涌,而且甘醇甜美。看着邻居们都打不到水,生活那么不方便,刘姓人家决定做一件善事,把自家的外墙拆掉,缩进来盖在井沿上,让井露出一半在墙外,供邻居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汲到水使用。听了这个阿姨的介绍,我们感到非常震撼!为方便别人,自愿“私井公用”,自愿把院子缩小,使原来自家院子整整齐齐的“口”字状变成“凹”字状,这是一种多么大度的“善德至馨”啊!其实,铜陵人自古就盛行德风,至今很多人家门外的牌匾上写着“植德培谦”、“惟德获福”、“德邻”、“修德”等。同行的一个朋友老家就住在码头社区,他说第一次听到井背后有这么大的美德,这一带还有很多骑马井呢!于是他又带我们去附近的坎顶路、池尾井路、观音亭脚等地看了另外三口“骑马井”,可惜有的已经废弃。应该讲,铜陵“骑马井”是相当普遍的,不仅这里有,城内城外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普遍的“骑马井”反映了铜陵人自古以来就淳朴重义,乐善好施。

    我们走进恩波寺,在九仙山半山腰的一块大石壁上,赫然见到僧道宗写的“源头”和“燕泉”两处石刻,这是铜陵一个著名的灵泉。当年僧道宗长期居住在九仙山上,他知天文、识地理,洞悉九仙山的神奇和灵气,感叹于九仙山这一带的井泉皆发源于此,于是书写并刻下这两处珍贵的石刻。

    我们来到九仙山巅峰的水操台上,环顾四周,仿佛穿越到古时候,只见满山石头峻峭,树木秀美。山的南坡和威峰山幞头石接壤,丰富的山泉汇聚成山脚下的“观音亭池”;东坡则陡峭壁立,山脚下一带井水甘甜,山上的地表径流汇成赤土窟池、瑞记池、石笋池,澳雅头池等大池;北坡临接澳雅头澳和“鹅颈藏舟”,源于九仙山的“石月泉”,常年泉涌不息,泉水甘甜,来来往往的渔船、商船上的人们来这里排队汲泉泡茶饮用。西坡则树草繁盛,平缓绵延,直至“睏狗穴”,当年郑成功屯兵在附近,操练水师,修造船只,就在这里凿出源于九仙山甘泉的“万军井”,供将士们饮用。

    问井哪得甘又醇,为有九仙源泉来。回顾这一天的探寻,非常感叹铜陵自古弘扬善举的美德,不由把心得感悟化作一首绝句:“寻源水寨闻嘉德,怀古仙山仰圣贤;底蕴铜城何笃厚?利民善举世长传。”千百年来,九仙山用她清醇甘甜的泉水,哺育了千千万万的铜陵人,谱写了铜陵人杰地灵的历史,在全民普及用自来水的今天,我们不要忘记她的默默奉献、大恩大德,我们一定要感恩她,保护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有九仙源泉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xf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