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菩提

作者: 爱读书的二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17-08-20 19:11 被阅读28次

            最初注意到菩提,是因为校园里那些伟岸潇洒的树,它们拔地而起,高高的姿势让我情不自禁去仰望,尤其是教学楼前面最边上的那两棵。正逢那时我看到有篇介绍开元寺的文章,里面讲到了寺中的千年菩提。娓娓动人的故事让我莫名的就认定教学楼前的那两棵树就是菩提。菩提,这个美好神圣的词,于是也深深印入我的脑海。

            我时常就会抽空去看看我的那些树,看他们干干净净的直立的树干,看他们细长却毫不示弱的枝桠,看他们新绿的有质感的叶子,以及叶子掉下来以后久而久之形成的脉络清晰的叶脉标本。

            我的双手轻轻碰触着那略显灰色的厚实的树干,那看似光滑的树干有着细细的刻痕,像是沧桑的岁月留下的痕迹。当手心覆盖,我能感受到阳光柔和的温度和树木们沉稳跳动着的脉搏。

            我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我的两棵树,自以为那是只属于我的两棵树,只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美好。

            后来汪波老师在某次大考的作文题写下“生如菩提”四个字,全年级一片哗然,考完之后纷纷奔走相问何为菩提。自此以后菩提一词深入人心,汪波老师的这个命题,也一举成为养中作文史上最为成功的命题之一。

            那个时候,我们正处在忙碌而轻松的高考备考阶段,惬意地享受着老师和亲人们的关爱,以及随心闹哄哄进行讨论的学习氛围,日子始终过得不紧不慢。我偶尔会发发呆,目光顺着光亮的玻璃望过去,我一眼看到我的那两棵树。教室里面当时年轻得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讲着佛祖释迦牟尼经过多年的修炼,在菩提树下禅定四十九日后大彻大悟,终成佛陀的故事,或是谈论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我坐在他们之中静静地听着,一时间没法猜透汪波老师的命题意图。

            当时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放不下那些纷沓而至的大考小考,加上青春期特有的悸动以及对人生意义思考的逐渐深入,使得这段时期更为特殊。而空灵的心态和人生的睿智,不管哪样都还是有点遥远。

             我又看了看那些树,那些沐浴在和煦春风里的树,那些挺立在飒爽秋雨里的树,那些可以顶着酷暑烈日也可以忍受寒风侵袭的树,那些不管是在劈头盖耳的暴风雨里还是在漫天卷地的台风天里都依然谈笑风生、风度翩翩的树。我安静地看着他们,突然想到不知道有没有人也和我一样,把他们当做菩提,并私自珍藏着。

            光阴衔枚疾走,很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我无意间闯进汪波老师的博客。里面有一篇文章提到的是关于教学的一点困惑,不知道为什么,我第一时间想起他给的这个作文题,生如菩提。这些时候,关于人生的种种困惑和豁然,依旧是那么难懂。

            从养中毕业以后我就很少再回去看我的那两棵树了,只有在偶尔翻开砖头厚的牛津英语大辞典的时候,我会翻到夹在那里面的树叶。那是属于我的那两棵树的,或许是在某台风天里掉下来后被我捡过来的,他们默默埋首于我的字典中,清新光亮的色泽已经褪去了不少,但却依旧没有一点褶皱。

            现在的我再提笔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天真稚气的小女孩了。

            但每当我在彷徨无助迷茫失落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个题目,想起当时写那篇作文的心情,和校园里的那些树。

            从养中顺便捎走的那份淡定和从容,在这些年里一直温暖着我。当现实日渐远离内心的理想,当未来并没有沿着我们预设的轨迹前行,当沿途走来无数意想不到一路磕磕碰碰,当涉世未深的我们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个社会的时候,养中的这份无声的赠予,让我有了更多的勇气,让我更加坚强。我想,我始终感激在养中的那段光阴,还有那些在阳光下傲然挺立的我的那些树,那些生命的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如菩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zf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