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890:今天悟的道理,经不起明天事的敲打

《资治通鉴》890:今天悟的道理,经不起明天事的敲打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4-11-18 23:40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

薛延陀请求与突厥和亲,李世勣击败薛延陀

【原文】

西突厥沙钵罗叶护可汗数遣使入贡。

秋七月甲戌,命左领军将军张大师持节即其所号立为可汗,赐以鼓纛。上又命使者多赍金帛,历诸国市良马,

魏徵谏曰:“可汗位未定而先市马,彼必以为陛下志在市马,以立可汗为名耳。使可汗得立,荷德必浅。若不得立,为怨实深。诸国闻之,亦轻中国。市或不得,得亦非美。苟能使彼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矣。”

上欣然止之。

乙毗咄陆可汗与沙钵罗叶护互相攻,乙毗咄陆浸强大,西域诸国多附之。未几,乙毗咄陆使石国吐屯击沙钵罗叶护,擒之以归,杀之。

丙子,上指殿屋谓侍臣曰:“治天下如建此屋,营构既成,勿数改移。苟易一榱,正一瓦,践履动摇,必有所损。若慕奇功,变法度,不恒其德,劳扰实多。”

上遣职方郎中陈大德使高丽,八月己亥,自高丽还。大德初入其境,欲知山川风俗,所至城邑,以绫绮遗其守者,曰:“吾雅好山水,此有胜处,吾欲观之。”

守者喜,导之游历,无所不至,往往见中国人,自云“家在某郡,隋末从军,没于高丽,高丽妻以游女,与高丽错居,殆将半矣”。

因问亲戚存没,大德绐之曰:“皆无恙。”咸涕泣相告。数日后,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大德言于上曰:“其国闻高昌亡,大惧,馆候之勤,加于常数。”

上曰:“高丽本四郡地耳,吾发卒数万攻辽东,彼必倾国救之。别遣舟师出东莱,自海道趋平壤,水陆合势,取之不难。但山东州县凋瘵未复,吾不欲劳之耳。”

乙巳,上谓侍臣曰:“朕有二喜一惧。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虞,二喜也。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此一惧也。”

冬十月辛卯,上校猎伊阙。壬辰,幸嵩阳。辛丑,还宫。

并州大都督长史李世勣在州十六年,令行禁止,民夷怀服。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十一月庚申,以世勣为兵部尚书。

壬申,车驾西归长安。

薛延陀真珠可汗闻上将东封,谓其下曰:“天子封泰山,士马皆从,边境必虚,我以此时取思摩,如拉朽耳。”

乃命其子大度设发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兵合二十万,度漠南,屯白道川,据善阳岭以击突厥。俟利苾可汗不能御,帅部落入长城,保朔州,遣使告急。

癸酉,上命营州都督张俭帅所部骑兵及奚、霫、契丹压其东境,以兵部尚书李世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将兵六万,骑千二百,屯羽方,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将兵四万,骑五千,屯灵武,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将兵一万七千,为庆州道行军总管,出云中,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出其西。

诸将辞行,上戒之曰:“薛延陀负其强盛,逾漠而南,行数千里,马已疲瘦。凡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薛延陀不能掩思摩不备,急击之,思摩入长城,又不速退。吾已敕思摩烧薙秋草,彼粮糗日尽,野无所获。顷侦者来,云其马啮林木枝皮略尽。卿等当与思摩共为掎角,不须速战,俟其将退,一时奋击,破之必矣。”

十二月戊子,车驾至京师。

己亥,薛延陀遣使入见,请与突厥和亲。

甲辰,李世败薛延陀于诺真水。初,薛延陀击西突厥沙钵罗及阿史那社尔,皆以步战取胜。及将入寇,乃大教步战,使五人为伍,一人执马,四人前战,战胜则授以马追奔。于是大度设将三万骑逼长城,欲击突厥,而思摩已走,知不可得,遣人登城骂之。

会李世勣引唐兵至,尘埃涨天,大度设惧,将其众自赤柯泺北走。

世勣选麾下及突厥精骑六千自直道邀之,逾白道川,追及于青山。大度设走累日,至诺真水,勒兵还战,陈亘十里。突厥先与之战,不胜,还走。大度设乘胜追之,遇唐兵。薛延陀万矢俱发,唐马多死。

世勣命士卒皆下马,执长矟直前冲之。薛延陀众溃,副总管薛万徹以数千骑收其执马者。薛延陀失马,不知所为,唐兵纵击,斩首三千余级,捕虏五万余人。大度设脱身走,万徹追之不及。其众至漠北,值大雪,人畜冻死者什八九。

李世勣还军定襄。突厥思结部居五台者叛走,州兵追之,会世勣军还,夹击,悉诛之。

丙子,薛延陀使者辞还,上谓之曰:“吾约汝与突厥以大漠为界,有相侵者,我则讨之。汝自恃其强,逾漠攻突厥。李世勣所将才数千骑耳,汝已狼狈如此!归语可汗:‘凡举措利害,可善择其宜。’”

上问魏徵:“比来朝臣何殊不论事?”

对曰:“陛下虚心采纳,必有言者。凡臣徇国者寡,爱身者多,彼畏罪,故不言耳。”

上曰:“然。人臣关说忤旨,动及刑诛,与夫蹈汤火冒白刃者亦何异哉?是以禹拜昌言,良为此也。”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

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

魏徵进曰:“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亦何所谢?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上尝临朝谓侍臣曰:“朕为人主,常兼将相之事。”

给事中张行成退而上书,以为:“禹不矜伐而天下莫与之争。陛下拨乱反正,群臣诚不足望清光,然不必临朝言之。以万乘之尊,乃与群臣校功争能,臣窃为陛下不取。”

上甚善之。

【原文华译】

1 西突厥沙钵罗叶护可汗数次遣使入朝进贡。

秋,七月十五日,皇帝命左领军将军张大师持节,就沙钵罗叶护已有的称号,立他为可汗,赐给他鼓和纛。皇帝又命使者多带金帛,走遍西方各国,沿途购买良马,

魏徵进谏说:“可汗还未册封,我们就先去买马,他一定认为陛下是派人去买马,以立可汗为名而已。如果可汗得立,恩德也很浅;如果不得立,怨恨更深。其他国家听说了,也轻视中国。马不一定能买到,买到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如果能保护他们的安宁,诸国之马,不用去求,他们自己会送来。”皇帝欣然而止。

乙毘咄陆可汗与沙钵罗叶护互相攻击,乙毘咄陆逐渐强大,西域诸国多归附他。不久,乙毘咄陆派石国吐屯(首领)攻击沙钵罗叶护,将他生擒而归,杀死。

2 七月十七日,皇帝指着殿屋对侍臣说:“治天下如建此屋,建成之后,就不要经常改动;就算是换一根椽子,一片屋瓦,脚踩在上面,也必有所损。如果想要建立奇功,变更法度,不能长守其德,劳扰天下的事,必定很多。”

3 皇帝派职方郎中(掌天下地图、城隍、镇戍、堡寨、烽候及沿边少数民族内附等事)陈大德出使高丽。八月十日,陈大德从高丽回来。

陈大德初入其境,想要了解其山川风俗,每到一个城邑,都以绫罗绸缎送给守城官员,说:“我喜欢游山玩水,这里有什么风景名胜,我想去看看。”

守城官员喜悦,就带着他游历,无所不至,往往见到中国人,自称:“家在某郡,隋末从军,被高丽俘虏,高丽把游女(无家无业流浪女子或妓女)嫁给我为妻,与高丽错杂而居,人数跟高丽人差不多一样多了。”

然后问家里亲戚消息,陈大德骗他们说:“都安然无恙。”大家都涕泣,辗转相告。数日之后,中国人看见他就号哭的,遍于郊野。

陈大德对皇帝说:“他们听闻高昌灭亡,大惧,接待殷勤,超过平常。”

皇帝说:“高丽也就四个郡的地盘而已,朕发兵数万攻打辽东,他必然倾国来救。另派一支水军从东莱出发,自海道直趋平壤,水陆合势,取之不难。只是山东州县凋敝,还未恢复,朕不想劳动百姓罢了。”

4 八月十六日,皇帝对侍臣说:“朕有二喜一惧。连年丰收,长安一斗粟米只值三四钱,这是一喜;北方蛮虏已经臣服长久,边疆平安,这是二喜。但是,平安则易生骄傲奢侈,骄傲奢侈则危亡立至,这是一惧。”

5 冬,十月三日,皇帝在伊阙打猎;十月四日,前往嵩阳;十月十三日,还宫。

6 并州大都督长史李世勣在州十六年,令行禁止,汉人和夷人都感怀顺服。皇帝说:“隋炀帝劳动百姓,修筑长城以备突厥,最后也不起作用。朕只是把李世勣安排在晋阳,而边疆尘土不惊,他就是长城,岂不壮哉!”

十一月三日,任命李世勣为兵部尚书。

7 十一月十五日,皇帝车驾西归长安。

8 薛延陀真珠可汗听闻皇帝即将封禅泰山,对他的下属说:“天子封泰山,士马都会跟从,边境必虚,我以此时攻取思摩,如同摧枯拉朽而已。”

于是命他的儿子大度设征发同罗部落、仆骨部落、回纥部落、靺鞨部落、霫部落等,合兵二十万,渡过沙漠向南,屯驻在白道川,占领善阳岭,以攻击突厥。俟利苾可汗不能抵御,率部落进入长城,退保朔州,遣使告急。

十一月十六日,皇帝命营州都督张俭率所部骑兵及奚部落、霫部落、契丹压逼薛延陀东部边境;以兵部尚书李世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领步兵六万人,骑兵一千二百人,屯驻羽方;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率领步兵四万人,骑兵五千人,屯驻灵武;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率领步兵一万七千人,为庆州道行军总管,从云中出发;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攻击薛延陀西部边境。

诸将辞行,皇帝告诫他们说:“薛延陀自负其强盛,越过沙漠向南,行军数千里,马已疲瘦。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薛延陀不能趁思摩没有防备时发动突袭,思摩已经进入长城,他又不速退。我已敕令思摩将秋草烧光割光,薛延陀的粮草已经吃尽,野外又劫掠不到任何东西。之前侦探回来,说他的马把林木树皮都啃光了。你们应当与思摩共为掎角,不须速战,等他撤退时,一起奋击,必定能将他击破。”

9 十二月一日,皇帝车驾回到京师。

10 十二月十二日,薛延陀遣使入见,请求与突厥和亲。

十二月十七日,李世勣击败薛延陀于诺真水。

当初,薛延陀攻击西突厥沙钵罗及阿史那社尔,都以步战取胜;这次将要入寇,也大举训练步战,使五人为伍,一人牵着五匹马在后,四人在前战斗,战胜则上马追奔。于是大度设率领三万骑兵进逼长城,想要攻击突厥,而思摩已走,知道不能达到目的,派人登上长城诟骂。

正巧李世勣率唐兵抵达,尘埃张天,大度设惧怕,率众从赤柯泺向北撤退。李世勣选麾下及突厥精骑六千人从直路邀击,越过白道川,在青山追上敌军。大度设连日跋涉,抵达诺真水,勒兵转身迎战,阵地横亘十里。突厥兵先与他交战,不胜,退走。大度设乘胜追击,与唐兵遭遇。薛延陀万箭齐发,唐军战马多被射死。

李世勣命士卒全部下马,执长槊直往前冲击。薛延陀部众崩溃,副总管薛万彻以数千骑兵专攻他的牵马士兵。薛延陀丢了战马,不知所为,唐兵纵击,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五万余人。大度设脱身逃走,薛万彻追之不及。其部众逃回沙漠以北,赶上大雪,人畜冻死十分之八九。

李世勣还军定襄,居住在五台的突厥思结部叛走,州兵追击;正巧李世勣军还,夹击,全部诛杀。

十二月十九日,薛延陀使者辞还,皇帝对他说:“我之前与你们约定,你们与突厥以沙漠为界,谁侵略对方,我就征讨谁。你们自以为强大,越过沙漠攻打突厥。李世勣只带了数千骑兵,你们已经如此狼狈!回去告诉你家可汗,一举一动,要看清利害关系,好好选择。”

11 皇帝问魏徵:“最近朝臣为什么不再谈论国事?”

魏徵回答说:“陛下虚心采纳,必定有人说话。为臣者,能为国殉身的少,爱惜自己的多,他们畏惧自己被治罪,所以不说话罢了。”

皇帝说:“你说得对。臣子们说话忤逆了朕的旨意,动则遭到刑罚甚至诛杀,说话的危险,与赴汤蹈火、身冒白刃有什么差别呢!所以大禹听到直言就下拜,就是这个原因。”

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少监窦德素,问:“北门最近在修建什么?”

窦德素上奏。皇帝怒,指责房玄龄等人说:“你们只管南衙政事就好了,北门一点小工程,关你们什么事!”房玄龄等跪拜谢罪。

魏徵进谏说:“臣不知道陛下何以责备房玄龄等,也不知道房玄龄等为什么谢罪!房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朝内朝外的事,岂有他们不应该知道的吗!如果工程是该建的,当协助陛下建成;如果是不该建的,当进谏请陛下停止。向有司询问,这是理所当然。我不知何罪而责,也不知何罪而谢。”

皇帝非常羞愧。

12 皇帝曾经临朝对侍臣说:“朕身为君主,却经常兼做将相之事。”

给事中张行成退朝后上书,认为:“禹不矜伐,而天下没有人超过他。陛下拨乱反正,群臣诚然不足以仰望陛下的光芒;但陛下也不必在朝堂上当着大家这么说吧。以万乘之尊,乃与群臣校功争能,臣私底下为陛下感到不取。”

皇帝非常赞赏他的话。


【学以致用】

01

今天人的真心,经不起明天事的敲打

今天悟的道理,也经不起明天事的敲打。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这段记录真是一部瑰宝,

它给我们诠释了,即便是如此伟大的一个人物,他的知与行,在合一的过程中,是多么难,更何况我们的普通人呢。

“比来朝臣何殊不论事?”

没有一个让人安心,安全的讨论环境,谁敢讨论呢?

房玄龄等人就过问了一点职责上的事就被李老板批一顿,大家还能说什么?

而且这里有个现象

房玄龄等人有个保身的做法,就是不管对与不对,只要李世民一怒,他只管跪拜谢罪,这个动作安全啊,最起码可以避免李世民由于情绪失控而杀了他。

但这样一来,李世民身上的问题就再也没人敢指出来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魏征这个角色危险系数极高,同时,也只有他能顶的上去。

02

有些话老板不能挂在嘴边,要克制

“朕为人主,常兼将相之事。”

领导者得意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想要自夸一下,

但如果对着团队说这话,就变相的在否定干部的价值,很容易打击人的积极性。

这种场景我曾经体验过,当老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当时是有逆反心理的。这不利于团结,会觉得领导者的格局在下沉,也会消磨对组织,对领导者的认同感。

相关文章

  • 回忆经不起时间的敲打

    一别经年,细细数来已有好几载。儿时的青涩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沉稳。眉宇间多了一分坚毅,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番清冽的气息。...

  • 无题

    谎言经不起敲打, 伪装经不起揭穿。 真心经不起丈量, 岁月经不起等待。

  • 经不起敲打的欲望

    又突然又猛烈的海浪在无人无风无月的黑色兴风作浪,看到点年轻,妄想着年老,海水的咸涩会告诉她的,没有水的浪花...

  • 短句子7

    别勉强,勉强经不起敲打。

  • 今天的工作今天完成,明天自有明天的事

    明天,明天,还有明天,人们都在这样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他们带进坟墓。 ——屠格涅夫 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

  • 最平常的事,悟最深的道理

    看到赣南脐橙熟了,我悟到了几层道理。 第一层是果实熟了他变成黄色提醒人们可以进行收获了。 第二层是他因为成熟了,所...

  • 今天的事不拖到明天

    今日事,今日毕。 有一段时间,我习惯性的拖拖拉拉做事情。反正,没人催促和监督,做多少算多少,没有目的,没有章法。 ...

  • 日常 | 今天不做明天的事

    【日更第1293天】 我们拥有的 是当下 和当下的自己 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

  • 今天事明天再办

    “紧病慢大夫”自古就是至理名言,心不狠的人就当不了医生。医生们只知道自己职业繁忙,却从不理解其他行业人们工作的重要...

  • 今天不知明天事

    深冬,凉意更甚,据说这几天大幅降温,最低气温零下十度,尽管裹得很厚,下了楼口还是打了个哆嗦。 周末,门诊没几个病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890:今天悟的道理,经不起明天事的敲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zo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