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五代十国的历史视频。昨天讲到,一代英主后周皇帝柴荣,带着未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遗憾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九岁。他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曾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可惜上天仅仅给了他五年的时间,壮哉,可惜!
历史上有着其同样闪烁光芒而英年早逝的名人,太多。
霍去病,十七岁随军出征,率八百骑兵斩杀匈奴二千多人,俘虏王公贵族无数,封“冠军侯”(这也是冠军这个词的由来),二十二岁率五万骑兵,直捣匈奴腹地,封狼居胥山,几乎彻底解决了匈奴祸患,为国家民族带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和平。然则两年后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项羽,带领起义军推翻秦朝,虽败于刘邦,三十一岁自刎乌江,但其勇武与气概被后世铭记。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活了三十五岁留下三十四个成语,被后世誉为“兵仙”。
王勃,二十七岁渡海溺亡,但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一色”佳句无数,被誉为“初唐四杰”。
江东小霸王孙策,逝年二十五岁;风姿英发周瑜,逝年三十六岁;诗鬼李贺,逝年二十七岁;武圣岳飞,逝年三十九岁;戊戌六君子谭嗣同,逝年三十三岁......。
他们虽然都英年早逝,但其功绩与影响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印记,当然也留下了无限的怅惘和惋惜。假如,上天能再给他们十年时间,会是怎样呢?
当然,要达到上面历史名人的成就,不仅需要个人努力就可以,还需要时代的机遇。
千年一瞬,逝者如斯。是否感觉时间飞逝,仿佛什么都还没做,我们就已经步入中年,甚至即将迈入老年。人生过半,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吃喝,还是为了大房子,还是为了佳人一笑?真是为这些而活吗,如果是这样,我们这一生会是充实的吗?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会有遗憾或悔恨吗?或许,我们活着,还需要追寻属于自己的光芒!
光芒,是我们可传递给别人的温暖,是我们可留给这个世界的价值,是能让这个世界变的更好的能量!“光”能让世界变的更好,我们需要光,所以,我们也要变成“光”,照耀着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没有名气的“普通人”,他们看似平凡,但勇敢、博爱、正直、善良,可能是一名教师,可能是一名医生,也可能是一名农民,他们都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让我想起了教科书的一篇诗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这个人没有了光芒,虽然还活着,但也只是行尸走肉;当这个人光芒万丈,即使他已经死了,余光也还温暖着他人。
在生命的选择上,我们当然希望尽可能长久地活着,同时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然而,如果当要燃尽生命的长度才能换来耀眼的光芒时,我想我会选择光芒,因为待在慢慢长夜如同没有来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41881/f79b7473929afd35.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