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教育行业十余年,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事业。与其恶言相向、气急败坏,何不和颜悦色、和睦相处。一直自认为对孩子们尽心尽力,但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却颠覆了我过高的自我评价。
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再加上昨天上午又下起了蒙蒙细雨,真是“雪上加霜”。我开车刚要进校门(校门当时只开了一半),只见我们班的于宝亮同学快步走到大门前,弯着腰开另一扇门。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连忙从车上下来,走到他面前说:“谢谢你主动为我开门,你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可能是他平时听到赞扬的话语太少了,他的脸上充满久违的笑容。
于宝亮是班里的学困生,每次考试他的成绩与其他人大相径庭。这样的一个孩子总是被大家忽视的对象,他的光芒往往被所谓的“优秀学生”所遮盖。回想自己平时在校园里遇到一些自己教过的优秀成绩学生却对我视而不见。他们与今天的宝亮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在学习《教育学》时记得有这样一些描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曾几何时,我们一叶障目,让成绩成了判断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对那些品行优异的孩子善良的举动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让孩子们本应该灿烂多彩的童年变得多么单调。
每个孩子都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有我们用心雕琢,精心呵护,才能让包裹在璞玉上的泥土被拂去,让美玉绽放出璀璨夺目的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