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晨会,由于一些琐事的牵绊,晚到了一会儿。但就是这么一小会儿的时间,班里可就又出乱子了。
“老师,××在开晨会时拿着风油精乱洒,英语老师批评他,他还和英语老师顶嘴,大声地和英语老师吵,别的班的老师都听到了。”我到教室,刚问了一句:“××今天早上怎么了?”学生们便叽叽喳喳地汇报起来。
看着教室外面站着的家长,再看看眼前这个目无尊长,不可一世的学生,想到这段时间班级里一部分学生的表现,突然感觉自己好累,连生气都气不起来了。为了不影响英语老师上课,我示意同学们不再说了,而是先听老师讲课。
就在刚才,这个学生的家长已经给我说了事情的经过,听她描述的大意,无非就是孩子扰乱了纪律,被老师批评、罚蹲,而她的孩子有些不服气,却被老师冤枉说是想和老师动手。于是乎他的孩子感觉很委屈,觉得自己人格受辱了,而她作为家长,也感觉老师的态度不好,做法不对,不应该这样不依不饶,不应该打骂学生。但由于胳膊扭不过大腿,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给老师道歉。他的这一番描述,应该是对她儿子表达的转述。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这位家长表示,自己也觉得很无奈,很矛盾,感觉这个老师的脾气、态度实在不敢恭维。既然老师说让我把孩子带走,反正也没有几天时间了,我真的就想给孩子请假,把他带回家。我相信,这一句应该是她的真心话,只不过考虑到把孩子带回家后,她便再无精力做其他事情,也担心自己在家里更无法管教自己的孩子,还是忍气吞声,先给老师道个歉,好让他还呆在学校吧。
至此,整个事件我大概已经了解清楚了,作为家长,她只听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就认定老师行为不规范,态度恶劣,但又不得不屈服于学校和老师的权威,于是她既心疼自己的孩子,又觉得自己很无助。
作为学生,长期以来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所有一切事情的责任、原因全不在我:如果不是别人怎么招惹我了,我也不会这么做的。他从来都不会去反思一下,自己有什么样的问题?所以他也就认识不到,这个事情其实就是因他而起,是他违反纪律在先,才会让老师去批评他,惩罚他,还是因为他的目无尊长,对老师不尊重,才会惹起老师的脾气,最终造成这样的结果。
其实,学生们有这样的做法本也无可厚非,在面对自己的过失时,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推卸责任,实在推卸不掉的也是避重就轻地去承认。这应该是人的本性使然吧。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因此,个人认为,学生在这个阶段就是需要加以引导和管教的时候,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很多行为都分辨不清是好是坏,另一方面,小学生自觉性差,自制力不强,即使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却又管不住自己。因此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如果对孩子们的这些不良表现,听之任之,不加以引导和教育,那这样的孩子最终会长成什么样子呢?这是否也是我们的失职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对学生的管教,是出于一个老师的责任心,只不过在家校关系日趋紧张的现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实在难以把握好这个“管”的度,于是,为求自保,还是少管为妙吧。
而作为老师,当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时,难免会气急败坏,言行过激,有时自己并不觉得,殊不知就已经让一些家长们感到不舒服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家长们一句“你是一个老师,怎么能和孩子一般见识呢?”而轻松打败。其实,这也是我今天写下这段文字的最主要原因。从这件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也在想,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处理?也许我的表现会比英语老师更激愤,因为,我自认我是班主任,我的威严和权威更是不容挑战。但如果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火冒三丈地把学生狠狠训斥一顿,或者说让家长来把学生带回家,学生真的会敬畏吗?家长真的会从心底里感谢吗?我想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思想,面对着怒气冲冲的老师,也许会因为害怕而不敢说什么,但从心底里来说,他们应该不会有所敬畏的,所以才会出现刚挨完批评,转个身却依然我行我素,毫无改变。而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更是会觉得,你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怎么能这样和孩子斤斤计较呢?虽然这样的道理我现在想的很通,也时常告诫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静下心,沉住气,但每一次都还是难以管控自己,因此,今天写下这段文字,以此来鞭策、告诫一下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有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一方面我不愿被道德舆论绑架,叫嚷着要把教师从神坛上赶下来,另一方面,我又丢不掉师道尊严的面子,在班级里,总想唯我独尊,不容许有挑战自己权威的行为。细细想来,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多面的,社会对于教师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和期望,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难免苛责了一些。但如果撇开那些吹毛求疵的要求,我们都能以这些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我想这未尝也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让这些要求、规则成为塑造我们自身品格、磨练我们心性的一把利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