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时代估计是在初一以后结束,是一次和父亲谈话后意识到的,那是一个放学后的下午,父亲和我给猪拔完草往回走,顺便问我关于初中代数的正负数问题,尴尬的是问什么我如坠云中,迷迷糊糊,不知路径。父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进家门,迫不及待地打开数学书,问我老师讲在哪个例题了?我竟然翻遍了整本书也没有给父亲找出来,他第一次训斥我:你这学习怎么回事?怎么连讲在哪儿也不知道?我把头垂得低得不能再低,第一次感到羞愧,回想每天应付差事的作业,还有上课听不懂也不问,过一天算一天白白溜走的日子,不觉懊恼起来。
父亲是教师,凭借自己的优越条件,为我及时转学,去了另一所中学,这样避免在父亲所在的学校开小差。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在新学校丝毫不敢怠慢,上课积极听讲,没有听懂的部分做在笔记上或者标注在书上,下课赶紧去办公室问老师,争取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消化,心想,千万不能再让父亲问住!果然父亲再考我,我都可以思路清晰地给他讲解出来,终于不用父亲再为我的学习担心了。记得转到新学校的第一次考试,我的数学以95的高分获得全班第一名,从此学习更加有信心,但是感觉越学越不会,每天把练习册里的难题标注出来,等放学把老师拦住,一道一道问,常常是误了老师回家的时间,后来才知道,老师放学回家还得锄地,而为了给我解答难题,挨了不少家人的不满。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自己的愚笨,不懂得善解人意,只倔强地认为不会就问是好学生的表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初一升初二的期末考试,我以100分的满分又一次成为第一名,推翻了自己脑子不聪明学不好的断言。 语文也以次次作文优秀,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我也渐渐建立了自信,即使下课不会玩耍,也有了学习相对好的一个优点,不至于自卑到极点。
语文老师真诚善良,语文功底深厚,是我学习的楷模,一次,我把母亲从北京带回来的明信片都做成诗,让老师批改,老师啥也没批,只写了一句:这是你自己写的吗?我开始很伤心,为此给老师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当然就是不信任之类的怨言,老师也诚恳地回复了我,再后来我从那次简短的批语里捕捉到对文章的赞美,才有了不信任,又不觉高兴起来,并以此为动力,常常是写完作业夜深人静,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可以铺开稿纸,尽情挥洒我飞扬的思绪,抒发我内心的情感,作文从此成为我的最爱,因为它不管你高兴还是悲伤,都会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不用担心因为说错话或者做错事而懊恼。
高中我加入了文学社团,在高中语文老师的点拨与指导下,体裁明确,而且涉及面广,小说、诗歌、通讯、演讲稿、议论文、读后感……从不同角度练习,课内外都要捕捉人物特点,询问同学经历,尝试写人物传记,根据情节编写小说,在老师的夸奖与同学的鼓励中,一次次实现质的飞跃!
文学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心田,它以坚韧的性格破土而出,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以独特的语言展示,却让笔与思维糅合,锤炼出心与自然和谐的音符,让我在成长的每个阶段迸发出智慧,皆因笔下的功底——文如其人,自然而真诚。
工作后,写教学反思、写学生故事、生活感悟、人生哲理……林林总总,却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帮我在记录中总结提高,让我在语言中实践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