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到讣告到现在,脑子里有过无数的场景和想法,却迟迟不想也不敢动笔写下什么。
默默收藏了每一份关于老师的生平回忆,每一张照片,但是,却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在朋友圈悼念,甚至没有在同学群中发一下双手合十的表情……
自己一向在人多的场合就无所适从,也很任性的不愿意去适应。今天的告别仪式,没有联系去参加,不想给原本为了后事很忙碌的大家增添麻烦,另一方面,在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中间,自己平淡得有些惭愧,也就更不愿做声。于是,依旧默默的待在家里,等着手机上分享的点滴消息。
昨晚,和工作中的领导一起去老师家鞠躬,老师作为行业内的大师,领导调整日程专程赶来吊唁。幸好有这样一个陪同的机会,让我可以在没有和大家联系的情况下,简单的鞠躬。短短的十分钟,那么多的回忆和感悟,也许是片段太多,反而不知道怎么表达,脑子空白。
本科时候一直不敢去推开的那扇门,觉得自己在前辈面前过于渺小;读研之后,在导师的推荐下,得以和老师相识。从那时起,才第一次体会到亲切二字的含义:与您谈过方向,从实习到工作,处处指点;做您的助手起草一些文件,参与一些案子,研究一些词句翻译,推敲一些表达,那种严谨和热情,不知不觉中坚定我对于专业的选择;后来再熟悉一些,谈论的话题也就从工作学习转入了生活,老师年轻时候的经历,我自己个人的小想法,由于和老师家离得近,也有几次回家路上,一起去买菜的家常场景,那种亲切,更是无可比拟。
这些天一直反复看老师生平中所附的照片,音容笑貌四个字,还那么生动,怎么可能由于一各讣告上的时间点,就成为了过去?
这几年工作中,经常有人见面后寒暄说:“啊我知道你是某某的学生,很喜欢的学生,一定很能干”,心知这只是在表达对于老师的崇敬之情,但能身为那个载体,也已是万分荣幸。
老师学生众多,满副桃李天下的盛名,而且几乎在所有学生心中,都是资深业界前辈和知心人:老师会用心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给出建议,并且尊重每个人自己的想法。只是在众多学生中,自己实在没什么成绩,在这一刻,深感惭愧,毕竟,是有些辜负了……
谈论生死之时,词穷如我,也悟不出什么大道理,只知道这两天更多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发呆加落泪,少了主心骨一般空落落的。也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把身处的这个专业方向走得更坚实一些,是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了。
感恩那段能与您一起的日子,谢谢您……以后的我,会更努力一点的……
简书里写完字习惯于投专题,这篇好像不太适合,就放在这里吧。
为老师的一份追忆,没什么人看到,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