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嘘、嘘~”,他直起腰,长长地吁了口气,在地边头站立了起来,眼望着远处平展展的葡萄架,盎然的绿色使他疲惫的脸色带上了看不见的喜悦之情。
不容易啊,真不容易!人们光知道这几年种植葡萄很挣钱,哪知道其中的辛酸,更有不懂技术的可怜和狼狈相。
葡萄丰收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终南山下的太平河流域培育出当地的优生“户太”葡萄品种以来,人们从质疑到慢慢接受、欢迎需要了大约十年的时间,要说大面积推广种植,还是近十年的事情,尤其是那葡萄研究所,从制定户太葡萄前三年栽培技术规范的标准开始,不断收集有关环境和管理资料,以先后创建三秦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抓手,规范管理,提升葡萄品质,加强辐射带动作用,到创古都市名牌产品、三秦省名牌产品,进而于三年前一举拿下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殊荣。这一下子,就让户太葡萄享誉华夏大地,竟然有不少国外专家也慕名来到终南山下,观赏这一年之中“五次开花三次挂果”的胜景。记得在北京参加地理标志产品现场答辩会时,来自全国的十位农业专家,都带着诧异的眼神,怀疑其真假性,然而,资料显示这是千真万确的!还有那冰葡萄技术,一串葡萄一直从八月底树挂到圣诞节前后才采摘下来,酿制成冰葡萄酒,那是神奇之中的神奇啊。自然,地标产品申报成功了,这便是户太人的骄傲。
葡萄丰收了于是乎,授牌仪式大会、葡萄采摘仪式、葡萄推介会、打假维权活动、葡萄仙子评选活动等等,围绕着户太葡萄大肆地做文章,宣传效应很明显。农民眼热了,加之地方政府搞产业扶助资金政策,在保护区范围内,给种植户按照亩数发补贴,大有当年种植超大穗小麦的疯狂状态。
葡萄丰收了葡萄丰收了
过去县政府管理的有关涉农行政部门,也被县委召集来,加上当地葡萄专家、种植户代表、经销商代表、深加工企业法人等,凡是所涉及到的环节,都必须派员参加,共襄葡萄发展大举。
如此高潮下,新闻媒体更是对准了焦点,采访葡萄专家,采访部门的局长、科长,一拨接着一拨,从夏季末到圣诞节,热度不减。甚至于中秋节走亲戚送礼,非得拿上一箱户太葡萄才能表示真诚的心意不可,县城川流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带有着葡萄箱子,有人戏说县名要改成关中葡萄县了。
当然,也有冷静的人发问:这么大的面积,不怕卖不出去后怎么办?谁又来保障农民按照规范要求来管理种植、强化市场监管,引导户太葡萄产业健康发展呢?
在三秦省有关部门召集的专家审定《地标产品 户太葡萄》标准的大会上,作为熟悉当地农村生活习惯,对农民的性情知根知底的温白水,在介绍完标准编制说明后,特意撇开稿子,向专家们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一是要严把每串葡萄的克重数,杜绝单串超重葡萄是户太葡萄保持品质的先决要素,也是尽快提高葡萄的糖度指标和葡萄熟化期的有效办法;二是保持较高糖度指标(糖度大于等于18)要求,是限制劣质果的最好途径,也是保持户太品牌长期立足市场的杀手锏。
两年前的冬季,李老汉看着村里不少人种植葡萄,他不相信别人,悄悄地找到温白水,说:“叔给你也没出过难题,你就帮我买二亩地的葡萄树苗,不说价钱多高,就要真实的苗子。”
温白水答应了,毕竟自己和研究所还有点熟人关系。苗子倒也不便宜多少,不过带有技术资料,另外多给了十几苗树。
李老汉不识字,在儿子和儿媳的照料下,挖坑挑渠、栽水泥杆、拉铁丝线。一切都按照技术说明操作。
到了修剪果树时,李老汉又让温白水给他邀请研究所的专家老纪来指导修剪。老纪就是户太葡萄的培育人,对于户太葡萄的管理,可以说是如同庖丁解牛,早已熟记于心。老纪不仅给李老汉修剪了几棵树,又教会他怎样修剪,还根据李老汉树苗的长势,安排了施肥、打药的时间、方法。
葡萄丰收了其实,在眉邬岭上,当初地方政府在划定保护范围时,认为这一带区域的粘性中性黄土土质不属于户太葡萄的优生区域,没有被列入保护范围,政府采取不提倡栽种葡萄,农民可以自愿选择栽种果木林的放养式管理办法。但是,就是有个别胆大的人,比如刘老汉,就敢于先试先栽,而且还取得了成功。于是出现了跟进者,他们学着刘家的样子,也在大官道附近的地里,也才开始栽种起来。在购买树苗时,他们先在刘老汉那儿打听在哪儿买的,贵贱程度如何,等等。
葡萄丰收了但是,李老汉没有跟他们一起去买树苗,不就是一个苗子贵一元钱么,与要建葡萄园子的钱来比,多出的那点钱不算啥,只要苗子好,结出的葡萄品质好,不愁卖,比这强多了。为此,每当老婆子嘟嘟囔囔喊叫说葡萄苗子买的贵时,李老汉就眼珠子一瞪:“老婆家知道个毬,这是纯种的户太苗子。”老婆就蔫了,不再吭声,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老汉,一辈子不管干啥都是很有眼光的。
打从建起了葡萄园子,李老汉就在地头给自己搭了个庵棚,住在了眉邬岭的最高处,白天在葡萄地里务作,晚上住在庵棚里看护,只是到了吃饭时间,才骑上自行车回家一趟。李老汉确实是把一腔心血都泼到了葡萄地里,葡萄架下没有一丝杂草,让过路的人无不惊叹老汉的认真劲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眉邬岭上葡萄飘香时,李老汉的葡萄一下子就被人们认可了,头一年的葡萄,品相好、糖度高、涩度低,基本上符合地标产品的规定要求。但是认真老诚的李老汉还是不放心,拿了一串葡萄让温白水品尝,说是不知道熟了没有?
温白水笑了,说:“我给你再约一下老纪,请他抽空来看看。”
老纪到了李老汉的园子,看长势、品葡萄、测糖度、测产量后,欣喜地说“不错不错,你务作的好!我都没有想到户太葡萄在眉邬岭上,能有如此性状表现。你好好管理,让孩子操心记录好资料,以后会大有用场的。”随后,老纪还指导了近期的葡萄管理和园子建设。
温白水始终在忙前忙后地给他们拍照。
穿过眉邬岭处的大管道边,出现了五六处销售葡萄的摊位,唯独李老汉的摊位比较鲜亮,那李老汉和老纪的合影就是最响当当的招牌,在这县域内家家叫卖自己是正宗的户太葡萄的时候,李老汉在眉邬岭上立住了自己的脚。平时干活劳作的弯弯腰,在这葡萄飘香时也挺了起来。
往年卖5元一斤的葡萄,在去年多雨的季节下,后期果农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卖不出去了。提起这样的惨状,对今年丰收的葡萄,果农们是既欢喜又担忧,尽快销售完就是他们的最大心愿和期盼。
葡萄丰收了今年一开始还是5元。李老汉葡萄的上市,很快让曾经风光的刘老汉显得蔫了下去,比起李老汉的葡萄,刘家的葡萄那就不是正宗的户太葡萄了,刘老汉心虚了,开始怀疑自己当年栽下的葡萄树应该不是纯种户太葡萄树苗,又怀疑自己的管理水平是不是不对头。在矛盾、忐忑中,刘老汉听广播常说的市场经济的词语,于是,便凭着前几年的资金积累,狠了狠心,出了个 “户太葡萄,4.5元一斤”的招牌。
乡里人最识货,心知肚明这是刘老汉在打价格战,但还是买李老汉的葡萄人多,其他几家一看刘老汉降价了,自己的葡萄没有李老汉的葡萄质量好,也不得不跟着刘老汉一起降价了。
一轮降价5毛钱。当刘老汉将价格降到3元时(这显然是没有收益的价格),还给出传话,说是环山路上的葡萄卖到2元一斤,看来咱这儿的价位还是高。言下之意,分明是还准备着降价呢。
但是,李老汉依然还是卖每斤5元钱,然而,村里人对他的认识却在悄悄地变了:那些先前赞赏、夸奖李老汉的人,由变得同情到有了厌恶感,认为李老汉的价位太高、心太狠。
李老汉的摊位冷清了下来。
其他人家的葡萄基本上都卖了,眉邬岭上就剩下两个老汉的葡萄还在卖----李刘两个老汉的葡萄。
据说,李老汉坚信品质好不愁卖,但就是内心忌怕去年那样的多雨季节的来临,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是温白水给了他希望:“只要你没有给葡萄乱打药就不用怕,真正的户太葡萄可以挂到冬季!等过了中秋节再说!”对温白水早已很信任的李老汉一下子心里亮堂了,那猫抓的心有了慰藉感。
刘老汉则品着自家去年酿制的葡萄酒,眯着眼,信心满满地认为:那些先前低价葬卖葡萄的人家,都是标准的土农民意识,目光短浅!卖光葡萄的要么是新开的园子,要么就是被去年的雨水打怕了的超重葡萄和乱施药葡萄的园主。眼看着中秋节快到了,还有更好的一波销售时节------哪怕品质差点。
葡萄丰收了温白水坐在眉邬岭上的胜光寺旁,在晚风送来的钟鼓声中,任由那熟悉的葡萄香味挑逗着鼻孔,他叼着香烟,思索着,眼前不停地闪现着这些词语:标准、市场、管理、信誉......
李老汉躺在庵棚里,悠然地听着广播里李爱琴哀婉地“见嫂嫂直哭得悲哀伤痛、冷凄凄荒郊外哭妻几声”的秦腔唱段,铜烟锅里一闪一闪地亮一下光,那燃着的烟丝变成烟雾,让老旱烟味在庵棚里弥漫开来。
葡萄架上,成熟的葡萄挂在枝头,在白露节气后的小雨中,浸润着。
二〇一五年九月九日于草楼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日修改于草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