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6 佳豫
东方有佳人,豫云圣贤道
幸福大先生,逍遥女作家
《未来学院》院长
《佳豫太空站》站长
豫见生命,绽放天性
《不敢学何以敢用,为己学何以承载》(解读论语第249天)
日经第586篇(宪问第十四)
经典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为己”就是能把圣贤之道变成自己的人生态度,变成自己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的行为,也就是说,自己能从中不断反求诸己,以便得到很好的受用,那学习就会变得不亦悦乎。
谁比谁高贵,都是狮子身上的毛。太阳普照四方,不会选择性的照耀,太阳会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心。
“为人”就是炫耀不照耀,也就是说,只是把所学来的学问去向别人讲说,好像显得自己非常高明,但是自己没有真正的践行,所以,只是处于能够讲说,因此,自己也就得不到受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说,有体验才有发言权,有时候,在体验中获得的喜悦,不是几个文字就可以表达的,场域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同的人、事、物,不同的心境。
有句话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纸上谈兵和实战经验是不同的,所以,很多时候,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不变就是一直在变,我们随时面临的都是改变。谁是谁老公,都是临时工。所以,王阳明先生说:要以事修心,未来属于心平气和。
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说:你是为自己读书,还是为别人读书?也就是说,我们修的是自己的身心,不是修别人的身心。啥都不用说,一个字“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世人无主,要人引领。当做好自己后,周遭的一切人、事、物都会围着你转。只有你定了,世界就定了。
正所谓: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宇宙的环境,不论是人事环境也好,物质环境也罢,全是身心的感召,有什么样的身心,就会有什么样的境遇。
不看他人过失,只看自己过失,君子之道无他,就是一个反求诸己。
我们经常会说要发大愿,那这个愿,这个菩提心,其实就是自己觉悟的意思。
那觉悟什么呢?就是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的觉悟。也就是说,你想要什么,别人也会想要什么。
如果有分别心,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之分,即使度了众生,也不叫发菩提心。
夫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学习是为了不断修正、修证自己。所以,先要努力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之后,自然就能成就众生。
释迦牟尼佛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本以为是在度众生,其实是众生度了自己,换句话说,众生就是佛。
当没有了妄想、分别、执着,就会内求,那自己看到的众生就都是佛,既然都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也就跟外面无关了。
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佛说:度尽无量无边一切众生,其实,无一众生可度。众生皆佛,也就是说,没有需要被度的众生,唯有自度。
突然发现,过去为了众生所发的菩提大愿,实际上那是藉众生的因缘发起自己的心,那些不过是众生诸佛的示现。
突然明白,为什么说愿力才是加持力,没有悲悯就没有入门。慈悲之心就是菩提心,众生才是树根,诸佛菩萨是花果,若无众生,也就不能成就菩提开花结果。
所以,不敢学何以敢用,为己学何以承载。让我们成为众生,去帮助那些还没发心的“菩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