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养护业务知识——23 桥涵检查的重点应向中小跨径桥梁及涵洞倾
作者:
养护部贾大花 | 来源:发表于
2019-05-23 11:03 被阅读0次 今天这篇文章,是一篇真正的“散”文,读起来可能会有一脚深一脚浅、东说说西讲讲的感觉,mmmmmm,就当我在和大家唠嗑(聊天)吧。
最近越来越感觉自己不会写文章了,为什么?我也搞不懂。曾经我可是“散文小能手”呢,后来,越长大越不爱感慨了,再后来,就在心里问自己,当初那个“文艺小女女”去哪了?再后来,写个文章,到处都是病句。好吧,这里要跟我深爱的语文老师道歉了。说个题外话,我觉得我的高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棒的语文老师,漫谈红楼、博古通今,听他讲语文课,没有那些照本宣科的中心梗概分析,全部都是经年累月的阅读积累,连讲道理都那么有文采。
我很开心遇到现在的工作,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工程实际,也有机会接触到更加多元的观点,能看到经过设计施工“出生”后的桥涵构造物,在经年累月的重重考验下,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开心健康、亚健康或者重病缠身?这个过程,更像中医问诊,不仅是要结合西医的一系列检查手段,更是要经过望闻问切的全过程,有时候甚至要抛开独立个体,将它放在大自然中去考虑一些“天道”的问题。
也许你觉得我“扯远了”,但是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好的设计,一定是顺势而为,应运而生;一切背离自然规律的设计,都要在未来受到或多或少的“惩罚”。
在此声明,今天这篇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拍砖!
今天想谈的正如标题所示,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工作经历的体悟(更确切的应该说“反思”),再结合昨天我们公众号中转载的那篇文章,我想大声说“中小跨径桥梁和涵洞更易出现病害,且发展速度更快!”
刚工作时候的我,和大多数桥梁专业毕业生一样,励志“修大桥、修复杂的桥”,但是数年工作下来,发现了“越简单越实用”的道理。一条路的修建,只有迫不得已,才会选用大跨径结构,通常能用涵洞解决的不做小桥,能用小桥解决的一定也不做中桥。所以一条100公里的路,大中桥不超过几十,小桥却可以上百,涵洞更多。
也许你会想,占比大所以“发病几率大”。其实不然,中小跨径桥梁及涵洞“体质弱”是有先天原因的。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例1,我们要过一个沟,宽1.8m,跳不过去,怎么办?大多数人做法,找个木板搭上,然后就可以顺利走过去了。两个人一起上去走行吗?会折。
例2,我们要过一条小河,河宽4m,怎么办?你会搭木板吗?会折吧 ?你会选一根根的粗木头对吧?两个人一起走可以吗?可以呀,很稳。
例1相当于小跨径桥涵,跨径小,梁高或板厚小,对重车更敏感,上去个超载车,可能一下就压坏了。
例2相当于大跨径桥梁,梁高大,更“结实”,同样的超载车上去(当然是违法的),造成的损伤比例1要小。
例子举完了,说点行话。对于设计师来讲,每次桥涵设计规范的修改,都会带来中小跨径结构的重新设计,以04规范到15规范的变化来讲,同样是公路I级,仅仅加大了集中荷载、增大了荷载组合系数,造成设计的变化如下:单孔跨径25m以上桥梁基本不需要改变原设计,可以沿用;但是单孔跨径20m及以下的桥梁要么加大了预应力,16m以下小桥更是连梁高都加高了很多,可见影响巨大;暗板涵因为土压力为主要荷载,影响相对偏小;明板涵则影响巨大。
回到养护工作上,我们看到,断板病害多发于明板涵、小跨径桥梁(尤其是单孔跨径小于等于13m的桥梁)。
好,结论,桥涵检查的重点应向中小跨径桥梁及涵洞倾斜(具体为单孔跨径小于20m桥梁及板涵),尤其是非收费公路,重车比例高,甚至存在超载的情况,应结合经常性检查和日常巡查,加强病害排查,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治超刻不容缓!
如果坏了要改建,若经济条件允许,我想提两个建议:1、改成钢结构,钢结构对变形的适应性好,脆性破坏可能性偏小;2、如做混凝土桥,加大孔径或提高梁高;3空心板桥
最好改建为整体性能更好的其他结构,如沿用空心板结构,建议加厚桥面现浇层兼设置双层钢筋网增强整体受力性能;4、不提倡原桥原建。
最后,还是那句话,今天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拍砖!
本文标题:桥梁养护业务知识——23 桥涵检查的重点应向中小跨径桥梁及涵洞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gmzq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