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年1月27日

2019年1月27日

作者: 东丰林波 | 来源:发表于2019-01-27 19:41 被阅读60次

    早課抄了现代詩人周夢蝶的詩歌《蜕》。喜歡周夢蝶當然源於喜歡周夢蝶的詩歌。余光中評説周夢蝶的詩説:“周夢蝶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向往,充满了不满足,這些都可以在詩的世界裡得到補偿。 他是個在現實世界很拘谨很不自由的人,在想象世界裡,是逍遥游,是孤獨國。”周夢蝶诗詩風“枯,瘦,冷,寂”,很得唐人韩孟詩派之餘韵。森森白骨,巍巍孤光,波摇千里,風來八面,遠行者含涙經过生命无盡輪回,千千万万次尋找來時路。然而冬盡春歸,來路何處?何必上窮碧落下黄泉,向不曾行过的行處歇去吧——每一條路都指向最初。

    行走是一種人生的况味,無論身體還是精神。但衹要是行走,在路上,都是既需要有閒,又需要有錢。而“有閒”與“有錢”於我等屁民來講又很難兼得,當然最需要的是“有錢”,即便是“窮游”也不能風餐露宿、櫛風沐雨吧。每年有两個假期,但這两個假期都不適合遠行,夏天太熱,無論南北都正是酷暑漘熱;而冬天又正赶上春節春運,即便“有錢”,無論飛票還是火車票,都一票難求。這樣看來,至少於我而言,旅行衹能算是一種奢念。上初中時,老師就告訴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也衹能算是一種夢想。堅持讀書,讓自己的思想與靈魂一直在路上,亦是一種追求,亦是另一種意義的行走,但可悲的是,有時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

    二十多年前,初讀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便覺得原來文章也可以這樣來寫,當時,“行萬里路”於我而言是一個遥不及的夢想,但在《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中我體會到了另一種“行萬里路”的况味。古代的讀書人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這或許就是後人常説的思想與靈魂始終在路上。無論是身體的還是靈魂的行走,毫無疑問都是有意義的。

    2010年高考結束後的江南之行,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旅行還有“發現之旅”和“印證之旅”的分别。那年夏天,走了好多個地方,但真正魂牵夢系的還是西湖的蘇堤。蘇堤一直是我很向往的地方,即使真正地行走在蘇堤之上,心裡也有一種異樣的感覺,说不清是激動,還是興奮。流連在柳陰蔽日的蘇堤,我突然覺得我是在尋找、印證着什麽。李白的詩讓人們記住了蜀道的艱險、天姥山的奇瑰;杜甫的詩讓人們記住了夔門的雄偉、浣花溪的春色。蘇軾呢?不是用詩而是用他悲天憫人的情懷在西湖完成了一件可以稱得上是功在當世,利在千秋的曠世偉業。

    每年都會出現一些流行語,高中語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模塊中就有“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的專題。而這些《咬文嚼字》雜志社每年都會推出年度“十大熱詞”。去年12月末時已經整理編輯好,以作文素材的方式下發給學生們了。而這段時間又經常看到或聽到一個新詞——“盤TA”。过去“盤”做動詞用的時候,它的賓語通常應該是表物的名詞或代詞,而在跟“TA”組成一個動賓關系的詞語時,這個“TA”應該是代人的一個代詞。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動詞“泡”,如果用表人的名詞或代詞做賓語時,這個“泡”的意義是不是跟這個“盤”的意義有異曲同工之妙呢?細思極污。

    冬夜獨坐,聽窗外風聲大作,向外看時,漫天飛無着雪花,風急,雪急,天地間白茫茫的一片,靜聽風聲,看碎雪紛飛,與你愛的人道一聲晚安:讓風雪歸我,寧靜歸你。

    2019年1月27日 2019年1月27日 2019年1月27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1月27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jg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