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摇一摇加的好友,不到三分钟。
“我挺喜欢你的,你做我女朋友吧?”
对于我这种十九世纪出土的人,猛然被惊到了。
“我们还没有那么熟吧?”
紧接着,又来一波。
“我就是喜欢你,想娶你做老婆。”
哦,天呐!我哭笑不得。这剧情有点跟不上节奏。
“我会对你很好的。”
我能理解你急切想找个老婆的心情,可是不是这个撩法吧?我心里想。然后,仓皇下线。
中国有句古话:交浅莫要言深。
按照国人习惯,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交往时间不长的人都会打起精神来,应对对面抛来的各种言论。
随着网络的发达,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方便,远隔万里的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听到声音,看到人。继而通过听到的声音,看到的人完成自己的主观臆断,几分钟之内就能判断出好恶。
然后通过这种好恶,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的穷追猛打,不喜欢的拒之千里。
同样,在很短的时间里,感情可以发展的如火如荼,甚至激起了见面的欲望。
仿佛一切都在朝着亲密的方向发展。
等到真正“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不怀好意的人只想着达成自己的目的,有所期待的人,一咂吧,不像那么个事呀,连之前建立起来的好感都没有了,兴奋度直线下降,结果可想而知。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快消”社会,什么都快。巴不得三分钟定终生呢。开玩笑,我妈养我还18年呢,凭什么分分钟就要给一个陌生的不了解的人一个这么重要的承诺?
我不是傲娇,也不是非人类,更不是拜金女。我重视真实的感觉,而不是油嘴滑舌的调侃。
我为什么坚持见面聊?
网络的便利给我们提供了更多认识世界,认识更多人的条件,或许一个不小心就能碰到你的灵魂知己。因为这种便利,人们认识也开始漫不经心,说的话也越来越不走心,谁知道屏幕背后是天使还是魔鬼?
人们越来越脆弱,怕孤单寂寞,怕和人打交道,对亲密的人严防死守,对陌生人却敞开心扉,反正没人会关注屏幕背后那张被拒绝的脸,是红还是黑?
就从对一个人最直观的角度说,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可以清楚看见他的脸,观察他的表情,揣摩他的细枝末节,听到他的声音,感受他的情绪,全方位了解一个人,不就是这样吗?
我不喜欢除了微信上冷冰冰几个字,剩下什么都是自我猜测,猜测他的真实年龄,真实性情,他说这句话的语气,目的……即便不想刻意猜测,也禁不住胡思乱想。
既然可以用一个简单不粗暴的方式了解一个人,那为什么不用呢?
其实,真正的精英,心理健康的人,热爱生活的人,是不惧怕见面的。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身体进化速度永远跟不上头脑的反应程度。
还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身体永远比大脑聪明。
乍看之下,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实质上,简单两句话却反应出当下的社会现象。人们给了大脑进化的机会,却没有给身体同样的机会。
我们都听闻过达尔文的《进化论》,也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我们从四脚朝地到直立行走,到双手劳动到会使用工具,这些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里程碑似的大事件。然而,大事件只是结果,想要达成结果,就是不停地做,不停地尝试。
不停地做,不停地尝试,人们找到了食物,水,适合生活的环境,学会使用工具,提高生产力,等等……最后,促进了大脑的开发。
大脑被开发后的世界越来越色彩纷呈了,通讯发达,互联网遍布着地球每个角落,四肢劳动越来越少,社会进步越来越倚重大脑的高速运转。
从前,身体带动大脑进化,很多经验都是从身体活动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如今,更多的侧重脑力开发,越来越倚重大脑的想法,忽略了身体的感受。
所以,身体在一定程度上被闲置起来,没有了更多身体的体验,取而代之的是大脑的胡思乱想。
这就是现在心理障碍人群增加的原因。简单一句话,想的多做得少。
我们经常提起的“提高执行力”,就是在给身体进化一个机会。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精英人群秉承着这种习惯:先执行,就是做;得到结果,就是反馈;再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做,周而复始。
身体力行,然后把结果反馈给大脑,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后,再次去执行。
多一些体验,人生才会变得不一样。
拖拖拉拉说了一堆,我就是想表达:我想用所有感官来认识一个人,用身体切实感受来了解一个人,我没有那么多精力跟没有温度的文字打交道。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感觉,你也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