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念 母 亲
再过些天,就是母亲去世三周年的日子。三年来,总想给她写点东西,不知为什么,却怎么也写不出。八岁就失去双亲的母亲带着不满四岁的舅舅是怎样度过了那段苦难的日子。后来,在艰难的岁月里,又是怎样把自己生育的六个子女养大成人。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迷”。直到母亲病重,被癌痛折磨的咽咽一息,母亲终日眉头紧锁,牙关紧咬,一声不哼。我忽然明白了,原来支撑母亲一生的就是两个字——坚强。
童年的多灾多难,形成了母亲坚韧而不屈的性格。失去双亲后,母亲和舅舅被寄养在别人家里。母亲每天要为养父母家放马、除草、采猪食菜、洗衣、做饭、打零工,繁重的体力劳动压在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身上,其劳累的程度现在的孩子难以想象。由于年龄太小,有些事情做不好,经常招至打骂。这些母亲都能默默忍受。唯一不能忍受的是宁死不叫养母妈。为此母亲的脑袋被养母用烟袋锅子刨掉好几块头皮。直到母亲病故,也没长出一根头发。后来姐弟俩被多次送给别人家寄养,从此天各一方,杳无音信。母亲为了寻找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37年后也就是1978年姐弟俩才得以重逢。重逢时姐弟俩抱头痛哭的场面、撕人心肺的情形,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记得小时候,孩子多,家境贫寒,缺衣少食。母亲用全部的精力支撑着这个濒临破碎的家。母亲用全部的情感爱着自己的孩子,却再拿不出什么东西爱她自己。夏天,家里没柴烧,母亲领着我顶着烈日,去割空心柳;秋天,采山丁子、山里红卖几个钱,为孩子交学费;冬天,把瓜子炒熟,走十多里山路,拿到高楞林业局去卖,以贴补家用;初春,到河套去割柳条,回来时把我放在车上,她自己淌着沿溜水拉着车……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几乎就是这样艰难度日。
1976年,妈妈难产,大流血。等沿着崎岖的山路把她送到高楞医院时,人已经昏迷了。大夫征求爸爸的意见:“看来大人是不行了,保孩子吧,同意就签字”。当时,我正上小学五年级。家里没有了母亲,心里顿觉空荡荡的,一下子失去了精神寄托。我几乎每天往返三十多里的山路到高楞医院去看母亲。看着、摸着母亲那张惨白的、略带体温的脸,感觉她那微弱的气息,就仿佛看到了希望。就这样天天在母亲床边静静的坐着、静静的看着、静静的等着,在焦虑中等待着盼望着,盼望母亲能早一天睁开眼睛。就怕母亲那微弱的气息有一天会突然停止。也许是苍天有眼,手术后昏迷了近半个月的母亲竟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同房病友告诉母亲:“你养了一个懂事的儿子,他天天来看你”,当时母亲还不能说话,但我看见母亲眼角已挂满泪花。手术后,母亲刀口感染一直不愈合。溃烂流浓,顺着浓水往出掉线头。回到家里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下地,不敢走路,直到三年后,才得以康复。但身体状况已大不如从前。
1985年,我考上大学了。当时,家已搬到亚布力。母亲把家里仅有的120元钱给了我,并为我补了两双袜子,她带着歉疚的眼神对我说:“孩子,家里困难,将就穿吧,等你毕业就好了”。我是拿着母亲走街串巷卖冰棍的钱念的大学。后来,由于身体原因母亲已经背不动冰棍箱子了,便在火车站前摆一小摊,卖点水果、瓜子、茶鸡蛋。寒来暑往,早出晚归,满脸皱纹,艰难度日。母亲的背是驼的,但意志是挺直的。我毕业后几经周折随妻子进了城,想把母亲接过来。母亲知道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生活不富裕,不想给儿子添麻烦。1996年春,有一次我和单位同事建国,回去商量搬家的事,母亲出门迎我,骨瘦如柴,风吹欲倒的母亲竟然差点昏倒在院子里。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宁愿身体受苦受累,不让脸面发烧。母亲一生没念过几天书,不识几个字,但她明白一个道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母亲是一个一生都在辛勤劳作的人。她知道,做永远比说更重要。“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这是两千多年前诗经上的一句话,是赞美普通妇女的道德情操,我觉得放在母亲身上更合适。
母亲虽然没念过几天书,但她明事理,顾大局。记得我婚后不久,因为妻子要生孩子,我和岳父家人闹翻。一气之下我回到了小镇上。那时我正和妻子两地分居,我在外县很远的一个小镇上教书。母亲知道情况后,问我:“你媳妇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你的,要是你的你就赶紧给我滚回去”。要不是母亲的这句话,年轻气盛的我,说不上做出什么样的事来。多年以后我才感到这句话的份量。现在想起来都后怕。还有一次,妹妹因为公婆和妹夫闹矛盾。母亲前去调解。妹妹的公婆以为母亲去了一定要和他们理论,找了很多人准备大吵一番。母亲进屋拉着亲家母的手平静的说:“我这次不是来吵架的,我是来解决矛盾的。这两孩子日子过得挺苦,过到现在也不容易,再说咱们的孙女都那么大了,出一家进一家容易吗?你说说你儿子,我说说我闺女,让他俩好好过日子,我们当老的一定要为孩子着想,你说不是吗?”。眼看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就这样的解决了,母亲也因此赢得了妹夫家人及其亲友的尊敬。
母亲一生没出过远门,后来家里条件好了,我想领她到北京看看。母亲借口身体不好,终没成行。这也是我的终身憾事。其实只有我心里最清楚,母亲一生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包括自己的儿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人有了能力孝敬自己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不给你机会了。《易经》上说:“人重死而轻生,重远而轻近”。在母亲有生之年,没能给她更多的欢乐和幸福而深感内疚,以至无法原谅自己。现在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她没给我留下什么,但她给我留下的还少吗?每当想起这些就心如刀绞。泪干有血,心痛无声。流泪才能刻骨,痛心才会永恒。岁月流逝,母亲已深深的刻在我的心灵深处。在时间隧道的这一头,唯有思念在闪着光。拥有的便是最美好的,生命也正因为有结局才显得完美。在默默无闻间,保持自己独立性格特点的人是高尚的人。活人可以在活人心中死去,死人却能在活人心中永远活着。母亲终于回到了永恒的故乡,回到了天堂。愿天堂里依旧有鸟语花香,愿操劳一生的母亲在那里能得到宁静和安祥。
姚凤明
二00五年三月于阿城
谨以此文祭奠所有逝去的母亲。愿此文给健在的母亲带来安康,给逝去的母亲带去怀念。2016年5月4日凤明又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