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与肉身(Self&Body)229肉身中和

我与肉身(Self&Body)229肉身中和

作者: 玩哲录 | 来源:发表于2022-08-04 09:00 被阅读0次

    北斗:

    听您这么一讲,如果从这点出发,中医的文化理念是以和为中心的理念。

    南斗:

    比如说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中医的人文学思想,中医提倡以人为本,毛泽东同志也讲,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和宝贵的,我们中医也讲,生命是第一宝贵的,以顺为养,顺其自然。顺就是以原来为养中医的预防体系,以和为治的治疗方法治疗体系康复体系,以及以述为作,就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孔夫子讲述而不作,是孔夫子非常谦虚的一个说法,它说我这一生是述而不作,述就是记述。

    我主要是整理和记述,中国历史上的理论和实践,我不作我不敢去有发明创造我不去作。其实是孔夫子说有述有作,它在述的基础,它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它的基本立场,就是说以述为作,在继承这个基础上,然后再去创新,我想文化基础对中医的影响也非常深,我的总结成以述为主。

    中医也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它的文化实践,也是以和为中心的这种事件,比如说以和为中心,这种教育体系,医疗体系,科研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等等,这里每一个体系里面都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它的文化实践是以和为中心的。

    北斗:

    这样讲来,它的文化环境来也是以和为中心的吧?

    南斗:

    你理解得很对,是这样的。

    比如说它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医疗环境、学术环境等等。在以上三个方面中,理念是主宰认识论的关键所在,也有人把它称为价值取向的表达,的基本是相同的意义。如何认识中医学的中和理念?

    关系着对中医学的认识,发展上的定位,值得认真研究。

    我从三个方面来讲,中医的中和理念,这三个问题,我用了中和和,这两两个字来贯彻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我首先要讲,“适中”是生理状态的前提。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怎么看病?西医怎么看病?

    我想你听了这以后你可比一比,这两个学科都能够比较出来。让我说,“适中”是治病健身的法宝。

    北斗:

    那么,“适中”,为什么这么重要?

    南斗:

    这是因为啊,中医怎么治病是“适中”,“致和”是防病疗疾的归属。

    治病最后的目的达到”致和“,实际上我讲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叫做失和,失去的是始终是发病的一个前提。

    下面我会讲到。首先,我讲“适中”,中医怎么认识人的病的问题?怎么给人看病?你不是讲这个人中医怎么认识病呢?

    中医对疾病和健康的概念,是按照“适中”是生理状态的前提来认识的。

    生命存在的前提是什么?中医给我们的答案“适中”,“适中”是什么意思?

    “适中”者,不偏不移,不卑不亢,不多不少,执中适度,执两用中、恰到好处。

    这就是“适中”。中医什么情况下叫健康,你说一个人什么健康,您达到这个程度,就是个健康人。

    去包括“适中”的外环境,“适中”的内环境和“适中”对内外环境的统一。

    北斗:

    “适中”的环境,看来又有内外之分了?

    南斗:

    嗯,首先我讲一下“适中”的外环境。

    “适中”的外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

    黄帝内经中,也是中医最早这部著作中,来论述中国中医是怎么治病的?怎么认识?是什么体系?

    现在对中医种种的理解,或者说我们后人因为那代人编的教材到我这,我变了,我有发挥了,我下边的学生又变了,又发挥了,把老祖先的东西给编走位了,怎么样?

    今天我给大家一个原汁原味的东西,我们这些学者们,有学识的学子们,咱们根据我们来判断来理解中医,我想回归到中医的本位。

    我举的例子,全是黄帝内经的,下面就不再注释。

    黄帝内经上有这样的话,“人与天地相参”,就是讲宇宙的构成了不外乎,“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

    中医称为三才,上有天,下有地,中间就是人,这叫做三才。

    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引,人居天地之间,六合之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阴阳如果调和了,大自然中天和地都很调和,天不暴风,不下暴雪,地不发生地震,没有自然灾害的话,那人生活要平稳多了,

    北斗:

    这就是外部环境的和谐?这和人体之间有什么类比关系吗?

    南斗:

    是的,其实,人体也是这样。

    现在因为我讲的是外环境,人与天地相残吗?

    天地如此,人体难道不是这样吗?

    如果阴平阳秘,阴阳这个关系是平的,是平和的,是故密的。精神乃治,治为治理都调和的,阴阳离决,精神乃绝。人就没有生命了,自然就没有生命了。

    “两者不和,若春无求,如冬无夏”。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没有是不行的,如果阴阳不合,就好像有春天,没有秋天,有冬天没有夏天,人体的生理状态肯定要遭到破坏。

    如果我们今天到了6月份,如果我们现在大棉袄还脱不掉的话,你说这是一个什么状况,肯定是不行。为什么天热了?

    因为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体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为什么很多疾病在阴阳之交的季节出现一些爆发出一些流行。正因为天地之间的一种气象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才引起这些变化。

    比如像比如说现在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些流感问题,按说它都是很普通的一种病,但是在历史上,流感造成的灾难,就死亡人数和资产来计算,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曾经也摧毁了古代一些文明。为什么呢?

    为什么人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刚才正在我在讲这个问题,疾病谱在不断变化,需要人们的思想来跟得上。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合自然界的变化,自然界并不是像你想象的,你愿意怎么改造它,就怎么改造的。

    你知道你今天知道了,得要明天它都没有新的疾病出现了。

    中医认识了人与天地相参,你把人要放在自然界之中去,你把人理解为自然界的一个分子,只有这样,通过调节大自然的平衡,调节大自然和人的关系,可能才有这小身体也在平衡。

    北斗:

    大自然,这是外因,人体本身恐怕是一种内环境了吧?

    南斗:

    是的,下边咱就要探讨一下内因问题了,那就是我现在讲的是种内环境。

    人体和自然相比,如果说我们自然界是一个大的宇宙的话,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完整的小天体,一个小的宇宙。

    在宇宙中,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做到恬淡虚无,“恬淡虚无”的意思就是说,思想中没有超越“适中”的要求。你这个要求是很现实是很自然。

    我们每个人都想去当总理,比如说你有这个想法,不可能;

    每个人都想做一探测器,它自己到天上去,这也不可能;

    每个人想长一双翅膀,一飞冲天,或者在社会中立刻大富大贵,就想那种超越常规的生活,这也不可能。

    “适中”的关键就是说,你得根据你的生活环境,根据自然环境,根据社会环境,能够做到恬淡虚无的话,思想没有超越“适中”的要求,就能是精神内守,任何致病因素,就无法入侵。

    “为无为之事”,乐于清心寡欲,就能寿命无穷。

    我感觉寿命无穷也不是我的话,我说也是黄帝内经的话。但是要做到这一块很不容易,而这一块的思想,也是老子的中和思想的一种体现。

    北斗:

    有了“适中”的外环境,有了“适中”的内环境,我们要生存,就要求“适中”的内外环境的统一,要强调人要适应自然的变化,同时强调人体自我的调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你有了正气,邪气都不可以干预你,或者是干预你是不能成功的。

    南斗:

    是的,治病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

    你认定这个路你走的很对,你不能把外因归到别处去,别人有人要办坏事非拉你去不行,你正气存内,你说,我根本不准备干这个事,干了一个事是不正确的,邪的作用它起不了作用,或者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如果邪起来,先改变话,肯定你正气就出了问题了。

    下一句话就说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到你这来了,作为做人既需要会犯错误,作为做医生作为人类健康观来讲,邪气了就要生毛病。“适中”在内外环境和二者的统一是人类生存的前提。

    求“适中”是人类一个自然斗争与疾病斗争,改造自然也改造自身的积极的措施。

    我说我们要求“适中”,“适中”是生理状态的前提。失“适中”状态被打破了,中间状态失去了,我用这个“失中”来表示,这个“失中”是疾病发生的条件,因为“适中”的状态没有了,被破坏了。

    疾病就过来了。“适中”状态打破了,我们可以介绍做失衡或者叫做偏激。它或者表现于过于左太左了,太过了表现为有余,该冷的天它冷不起来,那叫不及。该冷的天它冷的特别厉害,那就是有余,该热的天都热不起来,那叫不足。该热的天它超过了热的限度了,那叫有余。

    这种过于左表现得太过有余,超越人的正常承受能力,那种过于又呈现的不及不足,不能够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回来,还是中间状态没有了

    北斗:

    这个“适中”,不偏的思想太厉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肉身(Self&Body)229肉身中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ky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