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第十六章

《老子》第十六章

作者: 喜洋洋yx | 来源:发表于2022-08-04 08:56 被阅读0次

十六章(修身)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  致虚极:达到极端的空虚无欲。

2.  守静笃:坚守彻底的清静无为。

3.  并作:一起生长。

4.  观复:观察循环往复的规律。

5.  芸芸:纷繁众多。

6.  归根:回归根本。

7.  复命:复归生命之本。

8.  常:永恒不变的规律。

9.  明:指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规律。

10.  妄作凶:轻举妄动干出凶险之事。

11.  容:包容。

12.  公:公正。

13.  全:全面,普遍。

14.  天:天地自然。

15.  没身不殆:终生没有危险。

【译文】

达到极端的空虚无欲,坚守彻底的清静无为。

万物一起生长,我来观察其中循环往复的规律。

万物纷繁众多,各自回归根本。回归根本叫做“静”,静叫做“复命”,复命叫做“常”,认识把握“常”叫做“明”。不认识把握“常”,就会轻举妄动干出凶险之事。

能够认识把握“常”就能包容,能够包容就能公正,能够公正就能普遍,能够普遍就能符合天地自然,能够符合天地自然就能符合道,能够符合道就能长久,终生没有危险。

这章讲的是道的核心内容“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追求极致的虚空和清静。清净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这乍听上去感觉很消极,其实不然。这里的清净是内心的清静,是一种以出世心态做入世事情的豁达和宽广;无为不是不行动,是在认清道的规律后,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莽撞行事。

相关文章

  • 如何获得智慧

    道德经·第十六章 春秋时期 · 老子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

  • 《老子》第十六章

    十六章(修身)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 21天通读《道德经》之二十:致虚极,守静笃

    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 下文转载自:南怀瑾《老子他说》...

  • 《道德经》第16-18章复盘

    第十六章,老子强调,“致虚守静”,而且他认为这应当是人为人处世所要持守的一项根本准则,老子认为“道”是“视之不见,...

  • 自我理解《道德经》(六)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 虚 极 , 守 静 笃。万 物 并 作 , 吾 以 观 复。夫 物 芸 芸 , 各 ...

  • 老子语录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

  • 转《老子》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

  • 致虚守静:学习《道德经》心得(17)

    (《道德经》第十六章 )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五章中,讲到善于悟“道”和“善道之人”的一些品质,实则是他对自己理想...

  • 致虚极,守静笃

    【经典原文】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选自:《道德经·第十六章》。 【经典大意】 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

  • 不知常,妄为,凶!

    “不知常,妄为,凶!”这句话引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为: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颇有感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第十六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ky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