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复印件《夜谭随录》

复印件《夜谭随录》

作者: 老的山羊 | 来源:发表于2023-03-22 18:02 被阅读0次

翻看故纸堆,又看到一份当年复印的资料,原来也是当年在古籍大库里翻看线装书时,发现一部自认为还不错的古籍,于是复印了几页书影备考,准备将来有机会出版。

复印的这几页古籍是清人编著《夜谭随录》。当时我刚到这个单位不久,正值全国第一次古籍善本普查,自然也就加入到工作中去了,边干边学,长了不少知识。古籍善本普查是全国的行为,每个省由一个单位牵头,负责全省的古籍普查,最后清理统计出善本书的数量并作出目录来。当时正处在文哥的末期了,但人们的思想还是有所禁锢的。虽然制定了善本书录取的标准,但是实践中选择善本的标准并不容易统一。比如我的单位,上级领导对经史子集里的经史和方志部分的古籍很重视,而对尤其是子部小说类,可能是潜意识认为上不了高雅之堂,于是在现实中能不收入就不收入,我一直觉得子部小说类入选较少。有天我在部门的废纸篓里看到新扔有几张废弃的登录卡片,随手捡起一看,居然是祁县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金瓶梅》刻本一百回,这么一部书居然不收入古籍善本?我实在忍不住了,斗胆向领导提出:这部《金瓶梅》应该收到善本里吧?领导回答:嗨,这种书就算了吧!那时我正好自学了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于是据理力争:《金瓶梅》的价值,鲁迅先生都不小觑。说着我列举了鲁迅先生对《金瓶梅》的评价。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明代诸“世情书”中,《金瓶梅》最有名。他还称赞《金瓶梅》"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他不同意对该小说进行贬低或作歪曲事实的评论,鲁迅还称道:"《金瓶梅》作者能文,故虽间杂猥词,而其他佳处自在"。我们自不应因为书中"间杂猥词",而一笔抹杀"其他佳处"。他反对世俗评论者"略其他文,专注此点,因予恶谥,谓之‘淫书’“。鲁迅关于《金瓶梅》的论述还有很多,我当然不能一一例举了。

那时的领导还是能听进去群众建议的。领导等我啰嗦完毕,不经意地说:你要说它是善本,那就把它搁到善本里吧。他的话虽然说的不是那么情愿,但是我还是把《金瓶梅》的片子放到善本盒里了。后来,编检目录时遇到了清人编著的《夜谭随录》,编纂年代在乾隆六十年以前,符合录入规定,我也就没有再另外请示,自然地把它的著录卡片放在了善本书盒里。

《夜谭随录》,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圣经堂刻本十二册,十二卷,是清代满人(曾任县令)和邦额编著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一共一百三十四篇。这部书是作者陆续把在西北、东南和北京听到的传闻积累写作而成,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谈狐说鬼反映社会现实,一部分得自民间传说,一部分转自其他书籍。书中一部分作品富有社会意义,揭露了统治阶级骄奢残暴的本质,一部分写人妖相爱的故事,表现了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的爱情理想与追求。但书中流露的因果报应和封建礼教思想也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

本书编成于乾隆四十四年,他的自序言:“余今年四十有四矣,未尝遇怪,而每喜与二三友朋于酒觞茶榻间,灭烛谈鬼,坐月说狐;稍涉匪夷,辄为记载。日久成帙,聊以自慰。昔坡公强人说鬼,岂日用广见闻,抑曰谈虚无胜于言时事也。”落款“乾隆己亥夏六月霽園主人属于蛾术斋之南窗”。他写志怪小说,一则出于爱好,二则出于不言时事,免触文网。

很有意思的是:“谈虚无胜于言时事也”!可见当时的社会政治风气有多么的恶劣。

该书的初刻本也是乾隆四十四年,文中有圈点眉批。有人以为清圣经堂藏版十二册是坊刻本,实谬也!

但是该书最后编定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国家图书馆另藏有《夜谭随录》十二卷,八册,清刻本,据说篇首亦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著者自序,该书两种版本相比较,山西省图藏十二册本比国图藏八册本多出《嵩沙蒿》、《獭贿》、《烽子》、《陈景子》、《陈守备》、《青衣女鬼》、《汪越》、《夏秋梦》八篇。而国图藏八册本比山西省图藏十二册本多出《某太医》《地·震》《朱佩苣》《纸钱》《三李明》《巨人》等六篇。显然是作者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他人警告《嵩沙蒿》等八篇从内容到文风均不适宜存在于全集,于是自行删减,并另添加《某太医》等六篇。

《夜谭随录》的写作,颇受古代志怪小说的影响,尤其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更大。和邦额曾说:“予闲尝览《太平广记》及诸志异书。”《夜谭随录》的某些篇章,不仅置于《聊斋志异》中难以分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首篇《崔秀才》,表现了在宦海浮沉之中,政治风云变化之际,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种种奇形怪状。作者让趋炎附势之徒穷形尽相,丑态百出,如对莫逆之交的求助视而不见、装穷的朱知县的描写;对披肝沥胆的朋友的穷苦毫不理会、毫不资助,只用陈词滥调搪塞好友求助的靳公子之流的刻画,被作者鞭笞得体无完肤,揭露得深入骨髓。将凉薄的世风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在苦笑中去认识、去批判封建社会腐朽的社会意识。

作者认为,“怪”与“常”是相对而言的,“有其事必有其理,理之所在,怪何有焉”。这一指导思想使这部小说独具异趣。同时,作者摹写自然景物、市井风习、人情世态,无不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显示出较强的写实性。书中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大多是借助神怪形式来表现的,而警策味甚浓,反映了神怪小说世俗化的倾向。其中有关爱情题材的故事,也有相当的深度。如《梁生》《藕花》《倩儿》等,有人说:某些篇章甚至有《红楼梦》的韵味。还有的人说:《夜谭随录》在描写恋爱婚姻问题时,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民主思想传统,郎才女貌,男欢女爱,自由结合。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往往把男女之爱放到阶级矛盾或新旧思想冲突的背景之下来描写。青年男女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自然是弱者;可是,为了自由幸福,这些弱男弱女主动向封建礼法挑战,死而不已。这就注定了封建礼教反抗者的悲剧命运。作者以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青年男女死而不已的抗争,抒发了对真善美的强烈的爱,对假丑恶的强烈的恨。他们一往情深地爱,一往无前地追求,生而不舍,死而不悔,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着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男男女女。

《夜谭随录》虽然受传统志怪小说影响颇大,但在艺术表现上选材多为极普通的日常生活,寓怪异于平易,生活气息浓厚,地方色彩强烈。男性形象多具市井气,女性形象多具村野性,突破了才子佳人的俗套,这种“市井气”“村野性”,比起传统作品中的才子佳人风格,更泼辣、更机敏,丰富了文学作品形象,再现了城市和乡村下层人民的风貌,因而更有思想价值。

鲁迅先生赞许和邦额“记朔方景物及市井情形者特可观”。

我后来陆续看到,《夜谭随录》问世后与他同时及晚后之人的一些评论。他的挚友恩茂先、福霁堂、李斋鱼、李伯瑟等人均对该书进行过评点;兰岩、雨窗对该书也作了总评、眉评、夹评。赵曾望称许该书为“庸中之佼佼,铁中之铮铮”,与各种志怪之书相比,“较诸家为差强”(《窕言》)。清代文学家袁枚所作的志怪小说《子不语》,其中许多篇章是摹拟《夜谭随录》之作。对此,钱锺书先生曾指出:“袁枚《子不语》屡窜取焉(如卷六《常熟先生》、《怪风》即本此书卷六《棘闱志异》、卷五《怪风》;卷二二《铁公鸡》即本此书卷一一《铁公鸡》)。”他还指出“此书模拟《聊斋》处,笔致每不失为唐临晋帖。”

当年我复印之后,陆陆续续找了一些资料,学习体会大家对它的评介,并做了些笔记,后来,公务繁忙杂事一多也就渐渐忘此事了,直到现在看到当年它的复印件。

相关文章

  • 《夜谭随录.梨花》

    德二公子新婚燕尔,喜烛还没烧完,就看上了陪嫁丫头梨花。无奈梨花严防死守,几年下来楞没让二公子得逞。知道原因后众人瞠...

  • 國學漢字

    【國學漢字】 【词语】渟潦 【读音】tíng lǎo 【释义】积水。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靳总兵》:“会...

  • 猫怪三则《夜谭随录》

    某公子为笔帖式,家颇饶裕,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得人生之一乐焉。上下食指甚繁,而犹喜畜猫,白老乌员,何止十数。每...

  • 想看的书很多-夜谭随录

    2019-02-02友邻的推荐,看书还是天底下最好的避难所。 编辑推荐:中国的方言小说是我国优秀文学遗产的一部分,...

  • 《夜谭随录.红姑娘》人不如狐

    “快看!红姑娘又来了!”守夜的兵士们突然躁动起来:“今天你若能讨得便宜,我这个月饷钱都归你!” “得了吧!我可不傻...

  • 山西人的模样

    山西的省鸟——褐马鸡 近日读清代和邦额之《夜谭随录》,所撰故事多荒唐不经,不足把卷。看得出来作者想摹拟《聊...

  • 向往

    基本意思是向往指因热爱 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到达的意思。出自 《答司马谏议书》、《夜谭随录·董如彪》等。...

  • 随录

    前几天去听了两天课,这个课程的名字叫《免费模式》,挺有启发的,感触还是挺多! 从“术”的方面来说的话,确实另辟蹊径...

  • 随录

    今早和往常不一样,不喜欢早上出门的我,现在到附近的小区溜达溜达。 刚出门口,路边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少年,...

  • 随录

    小丑 为死去的昨日立碑 一身腐烂的梦想 倚靠着锈蚀的权杖 他说黎明 胎孕了晚安的残骸 前路草莫见 花莫见 趁血色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印件《夜谭随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lb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