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K叔推荐《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已经下单了十几本书。书中阅读33本,100本,365本的目标,可以慢慢来。
这本书我是第一次听说。实话实说,我刚看到书名的时候,内心独白是“切,标题党”,读完之后,我的心理反应是“好,有道理”。我所理解的道理有以下几条,与小伙伴一起分享。
1.没有读书的兴趣,很容易放弃读书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灌输这样的概念,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些话听上去没错,大众效果甚微。在学习这条生产线上,学生读书是为了考试,员工读书是为了职称。这样的读书会让人情绪焦虑,甚至反感读书。即使考试通过了,职称得到了,对于自己的能力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帮助,慢慢地会产生读书没有用的想法。
2.把兴趣和效益挂钩,解决中途放弃读书
书中介绍了“任务读书法”,具体内容如下:
(1)保持节奏,一个月买十本书,一周两本,一年100本
(2)不但要划线,还要在空白处写出想法
(3)重要内容录音或者抄录,反复读听,不断消化形成自己的东西
(4)每周写当周读的两本书的评论。
任务读书法,它看起来不难,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读书过程中,需要人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书籍进行阅读,消化,吸收和产出的操作。当完成任务闭环之后,这本书已经是你的书,而不再是原作者的书了,或者可以说获得另外一种形式的新生。
这样的顿悟时刻会激发和保持人们的读书兴趣,继续读书,从而解决中途放弃读书的想法。有些人读书为了思考,这是少数人;有些人读书为了写作,这很普通;有些人读书为了讨论,这是绝大多数人。而那些中途放弃读书的人,大多是因为没有输出或者收获。
3.向有结果的人学习读书的方法
成功的人虽然各有不同,但热爱读书是共性之一。成功的人从读书中获取了能量和智慧,他们更愿意分享读书的方法和心得。由于他们身体力行的结果会更有说服力,他们的读书方法是经过实践证明并且有效的。这样的读书方法会节省我们的时间,少走弯路。
此时需要注意一点,读书方法具有个体性,不一定具备普遍性,照搬照抄读书方法对自己读书不一定有帮助。因为书一定是要自己读的,自己的思考的输出才更加有意义。
最后,我觉得读书的书字,不仅仅是一个名词,同时还是动词。让书里的文字跳动起来,让书里的知识行动起来,这样子的读书才是有实质性内容的读书,而不是表面功夫,仅作为谈资摆弄一下。
以上是我按照任务读书法,对当周读书所做的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