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不是为了“创造”特定的成年人而养育孩子,而是为了爱与被爱

我们不是为了“创造”特定的成年人而养育孩子,而是为了爱与被爱

作者: 茶茶说道 | 来源:发表于2021-06-04 11:53 被阅读0次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甚至也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而是与孩子一起生活所感受到的身心愉悦,以及孩子与你在一起的点滴快乐时光。”

    作为最懂孩子学习的顶级心理学家、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领袖,艾莉森·高普尼克所著的《园丁与木匠》值得推荐给所有被教育焦虑围困的家长阅读。

    书中就“为什么要养育孩子”、“如何科学养育孩子”展开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科学实验与调查研究,并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深度剖析了人类相比较其他动物而言,漫长童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谈及“为什么要养育孩子”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繁衍后代,传承基因,并希望后世子孙在学业上、事业上和生活上都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基于这样的考虑与期望,家长们不仅高度关注和重视孩子校内的学习成绩,同时注重挖掘和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才艺才能。

    因此,现在的孩子放学后除了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要快速奔走于各类校外才艺辅导班:奥数班、舞蹈班、美术班、写作班、英语班等等,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数量相当庞大的课外作业。

    过多的校外课程,翻倍的家庭作业,超重的学业压力,孩子们忙得根本没空参与同龄人的社交,甚至连户外探索的机会也被剥夺得所剩无几。

    “对中产阶级家长来说,‘让孩子变成有用的人’的努力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焦虑、自责和挫败感;对孩子来讲,父母无尽的期望投下了朵朵压抑的乌云。”

    01.千万别把养育孩子当成一项工作

    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以及三个孩子的祖母,高普尼克吐槽说,

    “如果养育孩子是一项工作,旨在成功地“创造”一个成年人,那这项工作实在是太糟糕了:长时间地工作,没有加班工资和福利,还有一大堆体力活。而且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你都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够好,这个事实本身就会让人变得更加容易焦虑和愧疚。”

    但如果它不是一项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做它?养育孩子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

    高普尼克用了两种比喻来阐述养育目标的不同,一种叫木匠式养育,一种叫园丁式养育。

    所谓的木匠式养育,即要求孩子循规蹈矩地按照家长预设的学习、成长路径去按部就班。混乱和变异是木匠的敌人,是被大力打压抨击的对象,只有精确和控制才是木匠的盟友。

    而园丁式养育呢,指的是家长们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孩子们可以自由无序、随心所欲地寻找、尝试和发展所有可能性,最终长成自己喜欢且想要成为的样子。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候你越迫切地想要孩子“成器”“成材”,孩子越会激烈地反抗挣扎,与你死磕到底;有时候你不提任何要求,只希望孩子乐享其中,孩子反而能做得很好,甚至大大超出你的预期。

    高普尼克说,

    “养育孩子是人类工程中最根本、最深刻、最宝贵的一部分。它不是做木匠活,誓要将孩子按照明确的模样去雕琢。相反,为人父母就像在园子里种花,旨在提供一个营养丰富、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各式各样的鲜花茁壮成长;旨在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强大、多样的生态系统,让他们自己创造具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正如任何园丁都知道的,特定计划总是会失败。罂粟长成了霓虹橙色而不是淡粉色,玫瑰没有顽强地爬上离地面不到半米高的栏杆,黑斑、锈迹和蚜虫永远也除不掉。

    “然而补偿是,我们最大的园艺胜利和欢乐正来自花园逃离我们的控制之后发生的事:当白色的鹤虱草意外地出现在黑色紫杉树前方的正确位置,当被遗忘的水仙跑到了花园的另一边,在蓝色的勿忘草丛中怒放,当那些本来应该牢牢固定在树荫下的葡萄藤在树丛中长成红色的风暴……”

    养育孩子同样如此。

    家长们不应该过早给孩子下定义,“聪明”或是“蠢笨”,也不要过度给孩子“施肥”、“浇水”,毕竟凡事过犹不及。更不需要过分在意和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我们养育孩子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在各种奇怪的考试中获得高分。

    02.学习能力的强弱与考试成绩根本无关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学习与考试成绩根本无关,而是要追踪周围世界的真实面貌。所有的孩子都天生会被驱使去创造一幅精确的世界图景,并利用这幅图景来对替代方案和设计计划进行预测、阐释和想象。”

    在高普尼克看来,单纯拿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和评判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大错特错的,是不科学,不严谨的。考察孩子的学习能力必须是多方面、多维度、多角度的,必须根据孩子各个方面的表现去综合考量。

    根据调查研究报告显示,

    学龄前孩子的进化任务是尽可能广泛地探索各种可能性。这种探索让孩子发现了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将在他们成年后支撑起他们做事情的能力。”

    “学龄孩子的工作则是开始成为真正有能力的成年人。他们的进化目标是实践和掌握自身文化中的特殊技能,尤其是社交技能。

    与其逼迫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家庭作业,一趟又一趟地练习所谓“好看”“有用”的才艺技能,倒不如多给孩子一点自由时间和空间,任他们四处疯跑,恣意探索,提供机会让他们与同龄人多交流,多互动,积累社交经验。

    高普尼克说,

    “爱的意义不是塑造我们所爱之人的命运,而是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命运;不是为了向他们展示道路,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哪怕他们所走的道路不是我们想选的,也不是我们能为他们选择的。”

    03.聪明的大脑需要更漫长的童年来滋养

    “为什么人类的孩子不能一生下来就独立生活?”这是单身的小姑子曾经问过我的问题。

    “他们生下来那么小,没有自理能力,当然需要我们大人照顾啊!”我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也不知道它的标准答案,却也想尽力解释父母照顾孩子长大的必要性。

    然而这个答案,我自己都不太满意。

    所幸,在《园丁与木匠》这本书里,我找到了更科学、更完整、更合理的解释。

    “不成熟与更大的大脑、更高的智力、更强的灵活性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反映出这种关联性的典型动物是鸟类。鸟类学家很久以前就区分出了所谓的晚成性鸟类和早熟性鸟类。

    早熟性的物种,比如鸡、鹅和火鸡,能够迅速成熟并迅速独立于父母。但它们不是很聪明,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们只是非常擅长做几件重要的事情,比如啄食谷粒。

    相比之下,童年期比较漫长的晚成性鸟类,比如乌鸦和鹦鹉就特别聪明,他们可以挥舞甚至创造工具。

    澳大利亚东部一个叫作新喀里多尼亚的岛屿上就生活着一种特别聪明的乌鸦。它们不仅会使用工具,还会设计和制造工具。

    “它们利用当地一棵棕榈树的树枝,把枝干上的叶子去掉,留下带刺的边缘,然后把枝干修剪成挖掘工具。之后这些乌鸦把这个工具插进满是昆虫的树上,搅拌枝干,让昆虫粘在倒钩上,拿出来后,就可以享用美味的‘白蚁烤肉串’了。

    然而,这种乌鸦的不成熟期是很长的,它们需要依靠成年乌鸦喂食长达两年,这在鸟类一生中是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

    成年乌鸦惊人的技能依赖于长时间、痛苦和近乎滑稽的笨拙学习:年幼的乌鸦会把枝干丢在地上,把错误的一端放在嘴里,从错误的一端捡起。如果它们不得不依赖使用工具生存,那它们很快就会饿死。乌鸦父母则耐心地让幼鸟练习使用自己丢弃的树枝,同时不停地给它们喂食自己挖出来的昆虫。”

    为了让孩子学会设计、制造和使用工具,乌鸦父母尚且可以包容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始终如一耐心细致地教导。难道我们人类对待孩子的学习,还不如它们吗?

    04.玩耍的本质是探索

    尽管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有玩耍的时间,但是当我们开始规划孩子的生活时,玩耍时间是最先被舍弃的。休息被阅读训练取代,壁球和跳房子也让位给了足球训练。教养模式意味着孩子有一张列满了应该要做的一长串活动的清单。从外语到奥数再到SAT,孩子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剩下来玩了。”

    然而,玩耍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是相当重要且有意义的存在。

    高普尼克说,

    “童年天然就是一个极具可变性、可能性且充满了探索、创新、学习和想象的时期。”

    “童年的进化意义是为变异和创新的蓬勃发展提供保护。玩耍就是最突出的体现。玩耍本身恰恰是一种没有明显目标或结果的活动,但它让我们探索各种不同的方案,各种运动、行为、逻辑和想象的可能。玩耍的本质是探索,而不是运用。

    “早年的玩耍经验对成年后保持大脑可塑性的潜力空间也是有帮助的。”

    “玩耍本身的小愚蠢以及它表面上看起来随机、怪异的特征,正是它如此有效的原因。玩耍所带来的礼物是它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应对意外。”

    如果孩子们玩耍的机会被无情剥夺,那么他们玩耍的欲望就会不断累积,一旦得到机会,就会立即玩耍起来。

    举一个例子,比如父母不在身边督促,孩子做作业就不专心,总爱开小差,大概就是平日里玩耍时间太少的缘故。

    所以,想要孩子更聪明,更专注,更富创造力,请把自由玩耍时间还给孩子吧!

    不要让校外课程占用了孩子全部的休息时间,不要让没完没了的辅导作业成为孩子的额外负担,不要让我们的家成为禁锢孩子自由探索的牢笼。

    “我们作为父母的工作并不是要创造一种特定的孩子。相反,我们是要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都可以蓬勃发展。我们的工作不是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让这些思想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

    “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

    注:文章引言内容参考《园丁与木匠》

    本图文由茶茶说道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简介:

    持有语文教师资格证的全职宝妈,

    爱孩子,爱文字,爱做梦的80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不是为了“创造”特定的成年人而养育孩子,而是为了爱与被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lx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