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白里的一抹红,留不住的岁月,停不下的时光,又到一年元宵节!今晚,你吃汤圆了么?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元宵节是比除夕更热闹的节日——春节收尾,新年伊始,定是要团簇街头、挤挤杂杂“闹”一场的。
年幼的孩子,由父母牵着去赏灯。甜蜜的情侣,更是流连此景。触目所及皆是灯辉交映,远远听得爆竹震天,只觉流光夺目、声色动人,这一场春节的压轴大戏,着实热烈非凡。
当然,对于贪吃的孩子而言,元宵节最隆重的节目,一定是守在厨房等着汤圆出锅。糯米丸子团团如白玉,在汤里微微晃动,勺子一拨就泛出莹润微光,在寒夜里是尤其诱人的温暖。
先有元宵节,还是先有元宵?
元宵节很可能起源于汉代祭祀“太一”神的典礼。《史记·乐书》云:“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后来,隋炀帝崇尚佛教,因着“佛法即明灯”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在街上处处张灯,从此开启了元宵灯会的传统。
然而,元宵/汤圆的出现却晚得多。唐朝的元宵灯会上出现的“粉果”据说是汤圆的始祖。宋代也记载了“乳糖元子”、“澄沙团子”,不知是怎样的软糯香甜。
明代宫廷所吃的是“摇”出来的元宵:“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江南所称汤圆。” 可见“元宵”和“汤圆”的称谓自此已出现了南北分化。
全国那么多圆子,不来PK一下么?
元宵&汤圆
元宵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
汤圆的馅料有素有荤
元宵馅料先切成小块后蘸水沾上糯米粉而成
汤圆乃将糯米粉和好成皮将馅包入
元宵皮薄,煮时皮才吸收水分变糊
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湿糯米粉粘性极强
元宵一般为元宵节北方的年节食品
汤圆是每年南方冬至食用
在各地吃货的纷争中,汤圆大概是分歧最多的一种。是摇出来的元宵,包出来的汤圆,还是不包馅的珍珠圆子?是甜党,咸党,还是甜咸兼备的中立党派?馅料用荤油还是素油?烹饪该水煮、油炸还是裹粉?这么多选项排列组合,吵上一天一夜,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当然啦,对于小编而言,各地的汤圆/元宵都是让人跃跃欲试的美味——老板,麻烦每样来一碗!
不闹一闹,怎么能叫元宵?
不管在汤圆口味上有多少分歧,中国人对于元宵节的娱乐活动倒是颇有共识。隋朝的灯会只在正月十五举办,唐朝人则把灯会延长至三天,宋人又往上加了两天,明人更是把元宵节放成了十天长假,悬灯结彩,笙歌鼎沸,简直就是一个大写的“浪”字~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情人节是“七夕”。但很少有人承认,元宵节,才是中国真正的“初始”情人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就是元宵节。
大唐时期每晚都会宵禁,黄花闺女日夜都不能出闺房,只有到元宵这天,才得到解禁,所有人都可以外出观灯游玩。在这一“约会节”里,女孩出门看灯结彩,顺带找对象。
如今经过千年的积淀和发展,现在的元宵节不仅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更成为一个象征“团圆”的文化符号。在这个节日,一家人围坐着吃汤圆,到街上赏花灯、猜灯谜,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欢声笑语。
“猜谜打趣”才是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我们应该做的正经事。所以小编温馨提示:有妹子的快约妹子,有汉子的快约汉子,没对象的就去猜猜灯谜用自己的才华去吸引有情人吧哈哈~
还有更多好玩的灯谜...
谜面:何处拾贝壳(打一中国电视剧名)
谜底: 上海滩
谜面:有人无人都是你(打一字)
谜底: 尔
谜面:望断南飞雁(打一日常用语)
谜底: 久仰
谜面:拍一个巴掌(打一地名 )
谜底: 五指山
谜面:七仙女嫁出去一个(打一成语 )
谜底: 六神无主
谜面:上上下下,不上不下(猜一字)
谜底: 卡
谜面:天涯何处无芳草(打一成语)
谜底: 不毛之地
谜面:清明前夜(打一传统节日)
谜底: 元宵
......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祭月、赏月的日子,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
只可惜,如今城市街道夜夜亮如白昼,人情味却少了许多,那样火树银花,全家总动员的热闹景象,有多少人还在坚持呢?
圆子诚美味,热量确实高~糯米做成的小可爱,一碗就好,吃太多不消化不说,还会变成脂肪一点不少长在身上...
无论如何,元宵佳节,小编都愿大家阖家团圆,早点回家,一碗圆子落肚,祝你我诸事顺利,万事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