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可:免疫系统病及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李可:免疫系统病及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作者: 荣氏中医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18:09 被阅读0次

    2018年5月25号荣氏中医诊疗室

    李可:免疫系统病及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免疫系统病及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免疫系统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扶正以托邪外出

    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哮喘等疑难病是世界难题,但大多数可以治愈。“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病因病机:

    ①本气先虚

    《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暑,不得虚,不能独伤人。”《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此讲营卫出于中焦。《素问太阴阳明论》:“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多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此讲脾胃行气于三阴三阳,又言筋骨肌肉之水谷气依赖于脾胃。

    人体营卫气血的生成及正常的运行依赖中焦。六淫之邪伤人的基础是脾胃虚弱。脾胃不虚,则邪不能侵,邪侵亦不能潜伏。在临证过程中发现,免疫病患者在发病前、发病中其中焦不运是必备的条件。

    ②伏邪存焉

    《内经》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伏邪是许多疑难大症的发病机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尤占主要位置。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本气不虚者,机体祛邪之力尚足,多表现为外感表证。邪气从皮毛而入,当从皮毛而解,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麻附细辛汤等可用。表证的发热咳嗽喷嚏等症状具有外散之势,切不可轻易见热用凉,当因其势而利民之,否则邪陷于里,损伤正气。病从三阳入三阴。小儿常见太阴证(西医所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老年人常见少阴证(诱发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中西医不恰当的治疗是伏邪形成的主要机制。

    本气虚者,邪初在表,正虚无力驱邪外出而入于经络,内舍脏腑,伏于血气,形成“伤风不醒变成痨”的格局。治疗应该“扶正达邪、助阳透邪”,甚至“但扶正其,听邪自去”,用人参败毒散、小青龙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乌头汤等加味。此类证不能用白虎汤、银翘散等剂,麻黄汤、桂枝汤等汗法也不能单独运用,必加补气、补阳之剂,否则容易大汗亡阳,寒邪不去。

    ③伏邪既存,正气必攻

    正邪不两立,人有一息尚存,正气必然去破邪。正气足时有类表征的祛邪表现;正气虚不能一鼓作气而驱邪外出时,正气消耗后偃旗息鼓,伏邪继续隐匿,免疫系统疾病在春季加重,恰是人体借天地生发之大势,驱邪外散的表现。春曰发陈,亦发陈病也。正邪之间的拉锯战因正始终不能完全胜邪而形成,导致了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临床表现。

    治疗上,以扶正为主,固本培元或附子理中汤,或补中益气汤、补血汤、建中汤、桂附地黄汤等。正气充足时,临床定有祛邪反应。如皮疹、关节疼痛加重、关节肿等,此时可在扶正基础上加川乌、细辛、附子、吴萸、麻黄、桂枝、葛根等温开温通之品。有络病表现亦可用蜈蚣、全蝎、地龙、僵蚕等虫类通络。瘀血表现者加乳香没药活血化瘀之属,代表方为加减乌龙汤。外散之机欲停可已现虚象,如纳呆、便溏、汗多、乏力,脉有空浮象时,停上述温运药,再回扶正之途。如此反复几次,伏邪有望透发彻底,即告病愈。这阶段治疗当拳拳以元气为念,正气足则攻,正气弱则补,或寓攻于补。

    广告

    下载应用

    ④正气攻邪,必伤正气

    正邪相争阶段,若仅见邪实,专事破邪,或恣用寒凉以减症状,加上伏邪一刻不停地消耗正气,易使元气窍乏,造成元阳浮越的危侯。若出现下肢冰冷或浮肿,上实下虚,上假热下真寒,面如红妆,气升而不降等证,不能祛邪,不能扶正,急敛正气,用四逆汤、破格救心汤、四逆加人参汤、引火汤、潜阳封髓汤等。待下焦有根,元气归宅,再扶正托透交替进行。

    总结:

    ①难症痼疾,师法仲景

    免疫系统疾病的过程虽然强调阳气、寒邪,三阴证,但六经病证均可在不同时期出现,出现哪经病证就按照哪经用方。若体不虚,邪气盛表现出太阳证风湿热痹者用人参白虎汤加味;病从三阴到三阳出现了阳明腑证和少阳证的用承气汤和小柴胡汤加味等。不能仅执一方一法,而应明了疾病的来龙去脉,按六经辨证施治。

    ②免疫系统疾病出现热象

    当分析热证的真假虚实。若是外感湿邪,外束肌表,内阻经络之发热,当以汗解。若是正邪交争,郁阻气机升降出入则应温通,通则郁解,郁去热清。若是元气浮越之真寒假热,当亟破阴寒,敛固元气。寒去阳回则热去。见热用寒,必伤元气,而致病由轻而重。

    --------------------------------------------------------------------------------------------------

    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病在三阴,统于太阴

    代谢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高血压,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一致性和内在联系性。

    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①过食肥甘,嗜食生冷

    肥甘厚味致脾胃过劳,嗜食生冷则直折脾阳,二者均可导致脾气左升、胃气右降的功能下降,中气虚馁。彭子益言:脾升胃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枢纽斡旋之力不足,整个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必受影响。中气运则中满,胃气不降则生郁热。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虽口渴,但无舌红少津,反见舌淡有齿痕,苔滑或白腻罩黄之象,此为中土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所致,非阴液亏少。赵献可云:脾主浇灌四旁,与胃行其津液者也。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其津液,故渴——饮而不解渴,甚则愈饮愈渴。青壮年患者许多出现面红如醉,午后更甚,头面为阳明经地界,午后阳明当降,降机不利则郁于上,故见面红而头汗多。

    ②少动多逸

    《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蟗,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少动多逸则气血流动不畅,阳气虚则更易导致中气馁,水谷无以化,精微不能生。

    ③失治误治

    不少中医拘于阴虚火旺之论,不详阴阳,寒热真假,妄投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剂。寒凉之剂首伤中宫,太阴告急,脏腑失养,少阴之气亦不保。消渴者燥热为标,阳虚为本。阴津精血易再生,阳气耗损难恢复。

    ④房事不节

    脾阳之根为肾中元气,中土为釜,肾之元气为釜中之火,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全赖此火。房事不节则元气困乏,上不能助中土之助,下不能助膀胱气化。临床经验显示,一次房事足以升高血糖。

    2型糖尿病,虽病在三阴,但统于太阴。肾中阳气,通过厥阴风木的调动而上入脾,通过脾气之升则达上焦;心肺之气借助阳明之降再入肾中,如此循环。肺胃降气不利则元气游于上,出现中上二焦之假热,热象背后是元气上浮不归宅。脾升不及则厥阴风木加强调动肾中元气,以助脾之升精散精,表现出肝疏泄太过,风火相煽,表现消渴的同时过度调动元气。可导致下焦虚而生寒,中上两焦郁而生热的局面。郑寿全:消渴求之于厥阴。赵献可:伏龙雷之火。喻昌:始于胃而极于肺肾。

    治疗大法:

    ①龙雷之火时,急则敛固,用引火汤加油桂(熟地90g、巴戟天30g、天冬30g、茯苓15g、五味子6g、油桂3g)、大剂桂附地黄汤先引火归元,看胃气之盛衰加人参、干姜、白术等理中之品。

    ②若有消渴,觉脐下有气上冲、心慌汗出(气上撞心)、食纳不香(饥而不欲食),厥阴主证悉见,用乌梅丸。若尺脉见浮,腰困等阳火不藏可合用封髓丹。

    ③少阴、厥阴证不显,中焦脾胃症见,或患者无甚明显症状而有血糖高者,附子理中汤加味。附子30—90,肉桂10,人参30—60,炒白术30—60,干姜30—60,炙甘草30—90,砂仁30,生半夏30、白芍45,山萸肉90—120。化裁该方,以运太阴、固少阴、敛厥阴。

    注意事项:

    ①误服寒凉滋阴苦寒泻火者,先以大剂理中汤救药误,即先救胃气。一切虚损大症首要保胃气。

    ②肾气既伤,元气欲脱,救阳为先,破格救心汤。

    ③服药期间杜绝房事。(切记!)

    ④服药期间,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排气排便多,味大,虽未用“兰”,但可除“陈气”,符合内经思路。

    高脂血症:理同2型糖尿病,用加味附子理中汤,一周即下降,较之糖尿病易治。

    痛风:疼痛剧烈可用加味乌头煎,缓解继用附子理中、真武辈,有虚象明显者扶正即可止痛。

    卢医  5天前

    免疫系统病及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1493526269510623.png

    免疫系统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扶正以托邪外出

    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哮喘等疑难病是世界难题,但大多数可以治愈。“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病因病机:

    ①本气先虚

    《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暑,不得虚,不能独伤人。”《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此讲营卫出于中焦。《素问太阴阳明论》:“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多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此讲脾胃行气于三阴三阳,又言筋骨肌肉之水谷气依赖于脾胃。

    人体营卫气血的生成及正常的运行依赖中焦。六淫之邪伤人的基础是脾胃虚弱。脾胃不虚,则邪不能侵,邪侵亦不能潜伏。在临证过程中发现,免疫病患者在发病前、发病中其中焦不运是必备的条件。

    ②伏邪存焉

    《内经》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伏邪是许多疑难大症的发病机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尤占主要位置。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本气不虚者,机体祛邪之力尚足,多表现为外感表证。邪气从皮毛而入,当从皮毛而解,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麻附细辛汤等可用。表证的发热咳嗽喷嚏等症状具有外散之势,切不可轻易见热用凉,当因其势而利民之,否则邪陷于里,损伤正气。病从三阳入三阴。小儿常见太阴证(西医所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老年人常见少阴证(诱发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中西医不恰当的治疗是伏邪形成的主要机制。

    本气虚者,邪初在表,正虚无力驱邪外出而入于经络,内舍脏腑,伏于血气,形成“伤风不醒变成痨”的格局。治疗应该“扶正达邪、助阳透邪”,甚至“但扶正其,听邪自去”,用人参败毒散、小青龙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乌头汤等加味。此类证不能用白虎汤、银翘散等剂,麻黄汤、桂枝汤等汗法也不能单独运用,必加补气、补阳之剂,否则容易大汗亡阳,寒邪不去。

    ③伏邪既存,正气必攻

    正邪不两立,人有一息尚存,正气必然去破邪。正气足时有类表征的祛邪表现;正气虚不能一鼓作气而驱邪外出时,正气消耗后偃旗息鼓,伏邪继续隐匿,免疫系统疾病在春季加重,恰是人体借天地生发之大势,驱邪外散的表现。春曰发陈,亦发陈病也。正邪之间的拉锯战因正始终不能完全胜邪而形成,导致了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临床表现。

    治疗上,以扶正为主,固本培元或附子理中汤,或补中益气汤、补血汤、建中汤、桂附地黄汤等。正气充足时,临床定有祛邪反应。如皮疹、关节疼痛加重、关节肿等,此时可在扶正基础上加川乌、细辛、附子、吴萸、麻黄、桂枝、葛根等温开温通之品。有络病表现亦可用蜈蚣、全蝎、地龙、僵蚕等虫类通络。瘀血表现者加乳香没药活血化瘀之属,代表方为加减乌龙汤。外散之机欲停可已现虚象,如纳呆、便溏、汗多、乏力,脉有空浮象时,停上述温运药,再回扶正之途。如此反复几次,伏邪有望透发彻底,即告病愈。这阶段治疗当拳拳以元气为念,正气足则攻,正气弱则补,或寓攻于补。

    广告

    下载应用

    ④正气攻邪,必伤正气

    正邪相争阶段,若仅见邪实,专事破邪,或恣用寒凉以减症状,加上伏邪一刻不停地消耗正气,易使元气窍乏,造成元阳浮越的危侯。若出现下肢冰冷或浮肿,上实下虚,上假热下真寒,面如红妆,气升而不降等证,不能祛邪,不能扶正,急敛正气,用四逆汤、破格救心汤、四逆加人参汤、引火汤、潜阳封髓汤等。待下焦有根,元气归宅,再扶正托透交替进行。

    总结:

    ①难症痼疾,师法仲景

    免疫系统疾病的过程虽然强调阳气、寒邪,三阴证,但六经病证均可在不同时期出现,出现哪经病证就按照哪经用方。若体不虚,邪气盛表现出太阳证风湿热痹者用人参白虎汤加味;病从三阴到三阳出现了阳明腑证和少阳证的用承气汤和小柴胡汤加味等。不能仅执一方一法,而应明了疾病的来龙去脉,按六经辨证施治。

    ②免疫系统疾病出现热象

    当分析热证的真假虚实。若是外感湿邪,外束肌表,内阻经络之发热,当以汗解。若是正邪交争,郁阻气机升降出入则应温通,通则郁解,郁去热清。若是元气浮越之真寒假热,当亟破阴寒,敛固元气。寒去阳回则热去。见热用寒,必伤元气,而致病由轻而重。

    --------------------------------------------------------------------------------------------------

    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病在三阴,统于太阴

    代谢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高血压,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一致性和内在联系性。

    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①过食肥甘,嗜食生冷

    肥甘厚味致脾胃过劳,嗜食生冷则直折脾阳,二者均可导致脾气左升、胃气右降的功能下降,中气虚馁。彭子益言:脾升胃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枢纽斡旋之力不足,整个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必受影响。中气运则中满,胃气不降则生郁热。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虽口渴,但无舌红少津,反见舌淡有齿痕,苔滑或白腻罩黄之象,此为中土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所致,非阴液亏少。赵献可云:脾主浇灌四旁,与胃行其津液者也。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其津液,故渴——饮而不解渴,甚则愈饮愈渴。青壮年患者许多出现面红如醉,午后更甚,头面为阳明经地界,午后阳明当降,降机不利则郁于上,故见面红而头汗多。

    ②少动多逸

    《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蟗,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少动多逸则气血流动不畅,阳气虚则更易导致中气馁,水谷无以化,精微不能生。

    ③失治误治

    不少中医拘于阴虚火旺之论,不详阴阳,寒热真假,妄投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剂。寒凉之剂首伤中宫,太阴告急,脏腑失养,少阴之气亦不保。消渴者燥热为标,阳虚为本。阴津精血易再生,阳气耗损难恢复。

    ④房事不节

    脾阳之根为肾中元气,中土为釜,肾之元气为釜中之火,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全赖此火。房事不节则元气困乏,上不能助中土之助,下不能助膀胱气化。临床经验显示,一次房事足以升高血糖。

    2型糖尿病,虽病在三阴,但统于太阴。肾中阳气,通过厥阴风木的调动而上入脾,通过脾气之升则达上焦;心肺之气借助阳明之降再入肾中,如此循环。肺胃降气不利则元气游于上,出现中上二焦之假热,热象背后是元气上浮不归宅。脾升不及则厥阴风木加强调动肾中元气,以助脾之升精散精,表现出肝疏泄太过,风火相煽,表现消渴的同时过度调动元气。可导致下焦虚而生寒,中上两焦郁而生热的局面。郑寿全:消渴求之于厥阴。赵献可:伏龙雷之火。喻昌:始于胃而极于肺肾。

    治疗大法:

    ①龙雷之火时,急则敛固,用引火汤加油桂(熟地90g、巴戟天30g、天冬30g、茯苓15g、五味子6g、油桂3g)、大剂桂附地黄汤先引火归元,看胃气之盛衰加人参、干姜、白术等理中之品。

    ②若有消渴,觉脐下有气上冲、心慌汗出(气上撞心)、食纳不香(饥而不欲食),厥阴主证悉见,用乌梅丸。若尺脉见浮,腰困等阳火不藏可合用封髓丹。

    ③少阴、厥阴证不显,中焦脾胃症见,或患者无甚明显症状而有血糖高者,附子理中汤加味。附子30—90,肉桂10,人参30—60,炒白术30—60,干姜30—60,炙甘草30—90,砂仁30,生半夏30、白芍45,山萸肉90—120。化裁该方,以运太阴、固少阴、敛厥阴。

    注意事项:

    ①误服寒凉滋阴苦寒泻火者,先以大剂理中汤救药误,即先救胃气。一切虚损大症首要保胃气。

    ②肾气既伤,元气欲脱,救阳为先,破格救心汤。

    ③服药期间杜绝房事。(切记!)

    ④服药期间,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排气排便多,味大,虽未用“兰”,但可除“陈气”,符合内经思路。

    高脂血症:理同2型糖尿病,用加味附子理中汤,一周即下降,较之糖尿病易治。

    痛风:疼痛剧烈可用加味乌头煎,缓解继用附子理中、真武辈,有虚象明显者扶正即可止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可:免疫系统病及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mu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