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是个心细又敏感的孩子,他多次看着我问道,“妈妈,你是不是不高兴啊?”、“妈妈,你不耐烦了吗?”
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的。
有时候我只是没有高兴,也没有悲伤,就那么平静,但面无表情着:睁着眼睛,闭着嘴巴,面部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丝肌肉,都保持在原本的位置,保持着原本的样子,没有分毫的位移。
没有情绪的时候,我这平静的样子大概看着颇有距离感吧,也许还会让敏感的人觉得我在生气,或因对方而不悦。
其实,一个人的时候,我也常常是这副表情。
比如做饭时,一顿饭下来,身体不一定累,但脸上常常发酸、微疼,在以嘴角为起点,向两侧、上下扩散的那一小片面部肌肉上。
因为一个人在厨房,没有休闲娱乐、没有交流,便没有情绪,没有表情。我只是机械地摆弄着各种食材和调料。
觉察到几次这种情况后,我明白了一个问题:我的表情不够松弛,在他人看来,甚至是不够友好的。其实,对自己也不够友好:在转瞬即逝的每一刻里,我就这么麻木地度过了。
也许是从小看多了僵硬面孔,也许是内心有太多束缚,我不习惯释放自己的活力。
可是生活,生活,就要有生机,有活力啊。
我试着对儿子多点表情,挤挤眼睛,扮个怪脸,来个戏精专属夸张表情,再根据情景,随口说点有用没用的话。
我试着在做饭时哼哼歌,抬抬脚,扭动一下身体,或者听听音乐、放一部电影,或者和一颗青菜、一张饺子皮,通过双手做交流。
我的可爱丝瓜我试着即兴起舞,或者坐在电脑前时,根据所看到的内容,或当下的心情,做出表情和动作。
当我试着改变,儿子少了小心翼翼的不安,多了肆无忌惮的快乐。
当我试着去改变,我感觉到自己内心活了,身体活的,表情活了,生命被注入了更多生机。
生活需要安静,也需要动静。
安静沉积力量,动静激发力量。
我喜欢安静,但不要僵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