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富二代”,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名词。
那时媒体推送的“富二代”新闻,也总与“不学无术”“祸害家族”“坑爹坑妈”“放纵享乐”等相互关联。
有人分析,“富一代”的成长经历,有些是赶上了时代的红利,乍然暴富。本身的素养并不高,所以在教育“富二代”的身上就有些松懈,或者叫力不从心。
但是这几年,身边见到的一些“富二代”们,无论“学识”“颜值”“身材管理”,样样在线。更别提人家经常出国开眼界,受到了来自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浸润,从而拥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这说明啊,近些年诞生的富一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本身有了很高的格局,对后辈的教育更是放在心上。成绩还行的,参加国内高考,再送出国。成绩不行的,也不打紧 ,送到国外进修,孩子嘛,慢慢长,总能长成参天大树。
除了“富二代”,近年来还延伸出了“星二代”“管二代”“学二代”等,新名词层出不穷。
“学二代”指的什么意思呢?某一年的国家科技创新比赛中,某小学生写了一篇高质量论文,获得了一等奖。后来有人扒出其父母就是从事这种研究的国内佼佼者,质疑一个小学生能否做出这么复杂的科学实验,里面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
后来其老师辩解说,这是小学生与实验室共同开展的科研活动。最后结果什么样,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例子稍稍出了点格。
很多情况下,广大网友还是比较包容的,父辈资源积累的足够充足,后辈受益也是理所当然。
这两天看到某大师屡屡推荐儿子的公众号,也有了一丝触动。父母是文学大师或者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人,孩子耳濡目染,自会对这个专业有更多的喜爱,也容易在这方向上表现出特长。
为了增加孩子的知名度,他和妻子一起为儿子的公众号撰写文章。并用自己的号转载,大师的号关注者众多,经常有10万家的豹纹。引流的目的显而易见。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也有读者质疑,本是因热爱教育这块领域关注了大师。
大师这样“转型”合适吗?
有啥不合适的?
号是人家大师的个人号,并不是单位号。喜欢看就留在这看,不喜欢看走就是了。
要是不服气,你也开个号,开成大师号。
再或者,一生气,你也努力修炼变成大师了,你家娃也妥妥成了“*二代”,岂不更好?
2024 , 好好工作,用心生活,天天开心,祝愿你我都有底气,成为“*一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