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发现工作力:决定面试成功的22个实战案例》读后感

《发现工作力:决定面试成功的22个实战案例》读后感

作者: susupp | 来源:发表于2018-05-31 20:55 被阅读0次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其实很有意思。因为在读《七步掌握业务分析》这本书的时候,里面提到,业务分析是咨询顾问的细分行当之一,我就想,那去了解一下咨询顾问的行当吧。然后听说《case in point》这本书被誉为咨询顾问初学者的圣经,所以选了这本书。又因英文读的较慢,所以找到了这书的中文版,也就是这《发现工作力》了。

这书讲什么呢

这书是给打算去面试咨询顾问职位的人准备的,作者是哈佛大学的就业办资深老师。前面先讲了面试的一些态度方面的东西,中间讲到了作者总结的一些思维框架,最后是在实践中对这些思维框架进行演练。我主要看了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最后的实操部分没有太关注。

感觉如何呢

总的来说,确实是本好书。在态度部分,让我受益良多,在框架部分,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咨询顾问应该怎样去分析问题。每一行有每一行的套路,这里的思维框架,就是咨询顾问进行案例分析时的一些基本套路吧。

态度部分有何收获呢

其实自己一直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表现自己。表现的在专心听,表现的在努力思考,表现的...这一切,都是在于表现的,而晚上刚刚听的TED演讲让我意识到,应该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倾听是为了理解,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回应。

一定要表现的充分自信。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Even you are uncertain, you should be certain that you are uncertain.

从面试者的角度,他们在哪些角度观察应试者呢?

  • 轻松自如?自信?成熟?
  • 善于倾听?
  • 投入?热情?
  • 表现出很强的社交和说服技巧?
  • 提出有见地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 能够确定真正相关的因素?
  • 能够有效的组织信息和拟定分析逻辑框架?
  • 明白的表述各种假设?
  • 款款自如地讨论案例所涉及的诸多方面?
  • 力求抓住每个机会进行定量分析?
  • 具有商业头脑和普通的常识?
  • 具有创新性的思考?

当然,对于上面的这些点,也有蛮多有印象的内容。比如说服技巧,defend yourself without being defensive. 能够款款自如,轻松得体的搞定,不是轻松的事情。还有将数字转换成比例等等。

态度很重要,但我原来的想法可能比较肤浅。想的是,当你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人能够欺骗别人,在别人心里活成一个不错的样子;但人最终是无法欺骗自己的,如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发自真心的去成为吧。

在态度部分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就是进行一个案例分析的流程。当然,这里的流程是指面试中的,而非实际工作中的。我发现这个流程和BSA在收到需求,和BU开需求分析会时的流程很相似。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1. 倾听问题,倾听是咨询顾问人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另外一个,表达。二者加起来,就是沟通。
  2. 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 归纳问题,明确自己得到的信息,并理清楚里面的逻辑。在复述的时候,尽量采用金字塔原理。
  4. 核实目标,确定不会出现假需求。我们在拿到一个需求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解决方案,而是这个需求的源起。也就是常说的Business Justification。一件事情有正当的业务理由,那么就值得去做。但就英爱现在去做吗?为什么BU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一个需求呢?可能因为某些dependency ready了,也可能下游有对它的依赖。也可能是老板拍了脑袋了,这种可能今天做了,明天就没人care了。
  5. 通过提问来澄清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少提闭塞性的问题。闭塞性的问题有好处,也有不好处。闭塞性的问题对人的思维有引导作用,好处是当你和一个不擅长沟通的人交流的时候,闭塞性的问题可以促进他的思考;缺点就在于也会限制一个有话要说的人,他可能以为你只对问题中所引导的内容感兴趣。
  6. 组织答案,给出初步的建议。这里可以只提proposal,不要提solution。solution一定要engineer来决定的。
  7. 想好再说,要把心中所想的说出来,但一定要想好再说。没想好不要放空炮。不然造成委托人的不信任。过度承诺的事后补救从来都不轻松。
  8. 掌握好时间。尽量短平快,不要拖泥带水,纠缠枝节问题。要从宏观的层面解答问题,并不断的向前推进,要牢牢的抓住主题,这里也可以参考一下金字塔原理。
  9. 用数字说话。能量化分析,就量化分析。这里也映射到在需求中,该需求所影响的KPI变动有多少,而我们解决的部分又影响多少。
  10. 虚心求教。随着讨论的深入,可能一些浅显的问题在会议后期提出来会显得自己十分愚笨。这也是一个个人的心理障碍。但是问题总要提出来,而且越快越好,就看自己去找合适的场合和时机了。
  11. 发挥创造性和集思广益。一般长期合作的BU,对于我方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提出来的需求,大概可能心里有数的,或者起码认为自己是有数的。所以很多时候,提需求的同时会附带上他们所想的解决方案;更有甚者,直接提出来解决方案。这里是要相当小心的,解决方案,我方是不应该接受的。BU的解决方案其实是尤其特性的,因为我们可以假设它起码是满足了这个需求在可预见范围内的扩展。但是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结合他们的建议,结合新的技术或者平台,我们应该能够提出创造性的proposal。
  12. 表现出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态度的问题,这里就不强调了。
  13. 收尾和总结。在收尾的时候,把双方的commitment,会后打算要干的事情,再好好的梳理一下。整理下思路,明确相关的责任人,也是个查缺补漏的过程。

框架部分有什么收获呢

在框架部分,对于十余种分析框架都有介绍。我了解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想理解自己所在的公司的行为。公司定期也有财报解读之类的活动,这里的分析框架可以说都是战略层面的。既包括波士顿的奶牛瘦狗模型,也包括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分析模型。

同时关注的对象包括5个C:

  1. 公司
  2. 成本
  3. 竞争
  4. 客户
  5. 渠道

4个P:

  1. 产品
  2. 价格
  3. 地点
  4. 促销

对于公司来说,可能5个C和产品这个P是更需要关注的。

另外有一点,是的确要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很多问题其实并非想不到,这也正是当看到要这样去想的时候会觉得平淡无奇的原因。但一个函数真正的收敛过程往往是山重水复的。可能很多人也觉得Jobs的演讲没有太大的技巧,就是妥帖。而这妥帖,就是最终收敛下来的点了。回想一下自己的presentation,还是要有很多提高才行。

case in point.p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现工作力:决定面试成功的22个实战案例》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sc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