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时最火爆的话题是什么?不是春晚,也不是红包,抢尽所有节日风头的是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这是第一部中国人自主制作的科幻大片,虽曾在上映前遭受过众多质疑,因为此前国内从未有过任何的相关制作经验,但是电影本身质量过硬,口碑爆棚,票房也逆袭为春节档第一。
可以说,《流浪地球》使中国硬科幻实现了从0到1的丰功伟绩,开创了中国科幻元年。尽管因为经验和投资的相对不足,本片与众多好莱坞大制作相比仍有较多的不足之处,让中国人直观地看到了本土电影业与西方的差距。但这无疑是个好的开始,因为《流浪地球》可以说是为中国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领航的作用。
《流浪地球》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虽然在特效,故事架构上向西方好莱坞学习靠拢,但是电影的剧情主旨实则是与好莱坞的套路截然相反。好莱坞电影中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在本片中难寻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人所号召的集体主义。电影中世界面临末日的危难,最终得以化险为夷,凭借的不仅仅是主角一行的力量,而是全人类的力量。电影采用点面结合的拍摄手法,主角一行的单点刻画实则是服务于大集体的描绘,由点写面,由小见大,以典型人物刻画一类人物。影片的真实可信度随之树立,打破了传统好莱坞个人“开挂救世”的不合理套路。“人类共同体”的精神使电影的格局高大,远超“英雄史观”的狭隘短浅。电影的立意主旨号召人类的团结合作,“同命运共呼吸”,是符合时代精神与发展趋势的。
另一方面,即使科幻电影起源于西方,《流浪地球》自然会向西方学习,但《流浪地球》学来的是外在的技巧,并未丢失它独特的内核。西方好莱坞的电影中世界出现危机,“逃离故土去开辟新的家园”往往是导演的优先选择。而本片中则是“带着地球,带着家乡一起逃跑”。正如西方神话中诺亚选择制造大船逃离故土躲避水灾,而中国的故事中则是大禹治水,将洪水赶出自己的家园。这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实则反映了海洋文明与陆地文明在文化观念上的不同。中国人独特的乡土情怀,安土重迁,对家园故土的深深依恋生动地体现在“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个充满想象力与浪漫色彩的科幻故事里。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出来的情节,带有中国的文化特色和泥土气息。
正如电影中的“领航员号空间站”,《流浪地球》可以说是中国未来文化发展的领航员。文化的发展必然要与市场接轨才能获得广泛的影响力与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并且我们的文化绝对不能固步自封,要与时代的精神接轨,有着面向全球的眼光和格局。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化产业要有“西方的壳,中国的核”。西方的发展较早与经验的丰富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向其学习取经,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若照搬西方,我们不仅会丢失自己的宝贵文化特色,更会受到其不良风气的荼毒。树苗的健康生长脱离不了它所植根的泥土,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从本土文化中汲取营养,而我们丰富的文化土壤也是创作者们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只有学习西方的经验,坚持自己的文化内核,以市场为跳板,中国的文化产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并踏上迈向国际的步伐,开始我们中国的文化输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