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刚好有朋友提到要把关好自己的信息输入,借此继续结合《精进》中的内容探讨一下。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简化我们的思考,首先要简化输入。
在信息过剩的今天,我们如何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信息过载不是因为信息太多,而是我们的“过滤器”失效了。所以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前提是修好我们的“过滤器”。当我们习惯了碎片式地吸收信息,碎片式地表达信息,碎片式地做各种浅尝辄止的事情,那么我们的头脑、我们的生活就必然是烦琐、冗余和无所适从的。
因此,警惕碎片化,是我们要时刻谨记的。
如何过滤呢,有几个要点:
1)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让别人充当你的过滤器,前提是,你已经过滤了“过滤器”。所以当你选择让哪些公众号,哪些up主来当你的信息源时,要挑剔。不要贪多,你的信息摄入基本上是一个有限资源。
2)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时间以及群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过滤器,请静待他们联手帮你淘汰哪些没有持久生命力的泡沫。
3)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观点永远都是片面的,事实才是你思考的基础。你自己可以尝试下,刻意找两篇相反的意见,任何一个都很有说服力,轻易引导你的偏向。
4)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每天花在碎片阅读的时间要控制,让自己享受大块的深度阅读时间。
每月安排一两天时间完全关闭碎片信息,让自己的大脑做一次“内存清理”,放空之后,才可能运行一次“深度思考”APP。
话不在多,在于精,简化你的输出
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表达本就是训练思维的一种手段。好的表达,对思考强度的要求是成倍上升的,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简洁表达的习惯,是提升思维能力的一道法门。在追求简洁的过程中,其实是在求真,求本质。
适度的简洁,意味着更丰富的内涵
简洁并不是要求一味地删减,而是某种合理的“适度”。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入的了解,找到那个正好的“点”,可以映射出最多的内涵,那就是简洁。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探索简化思维之道:
1)基于深入了解的“删减”:把任何不必要的东西去掉
深入了解你的输出受众,基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把多余的点缀和辞藻删除。
2)基于深入了解的“模式化”:找到共通的模式在现象间建立联结,并加以压缩归并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些能力基于你对所有新事物和已知事物之间能否建立有效的神经链接,建立恰当的“比喻”和“分组”。
3) 基于深入了解的“浓缩”:把丰富的信息浓缩并灌注进一个“小容器”中
对事物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去除他的“皮相”,找到他的“骨相”,把真正让他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进行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