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立太子的秦始皇
秦国的王位继承制度,很早就已经确立。在位的秦王,正式册立王太子,王太子的继承人,也预先确立。秦王去世,太子继承,太子继承人成为王太子,一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在制度上保证了秦国政权的长期稳定。
以秦始皇曾祖父秦昭王为例,他还在位时,秦始皇的祖父安国君嬴柱就被册立为太子,同时,秦始皇的父亲嬴异被确立为王太子继承人。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嬴柱即位,嬴柱去世,嬴异即位,嬴异去世,嬴政即位。尽管有种种不测和意外,比如安国君即位三天就死去,嬴异在位也只有三年时间,但都没有出现继承人的纷争。由此我们可以说,秦始皇没有立太子一事,不但在政治上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也是一桩不合秦国制度的事情,不能不说是异常。
2、考察期的扶苏和胡亥
在秦始皇坑方士这个可疑的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比较可信的史实是,扶苏对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也可能对秦始皇过于急切的施政表示担心,曾经站出来劝谏秦始皇。这个时候的秦始皇,大概是因为服用了方士们进献的仙药,又修炼神奇的方术的缘故,性格变得暴躁,他当即大怒,发落扶苏出京,到上郡(今陕西榆林南部一带)蒙恬所统领的北部军中出任监军。
扶苏被贬斥出京,是秦始皇对扶苏的惩罚和警告。不过,贬斥出京并不等于废黜,这件事情只是一个信号,显示了秦始皇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了犹豫和摇摆,还想继续考察和观望,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上郡地区的重要性。秦帝国的北部军,是大将蒙恬所统领的三十万精锐部队,北部军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军区。始皇帝将扶苏派到这里来做监军,不能不说是怒中有爱,贬斥中有重用。
第二、扶苏到上郡以后形成的局势。扶苏善于取信于人,也善于与人相处,他到上郡出任监军以后,与大将蒙恬共事,关系融洽,合作得非常和谐。前面提到,蒙恬的弟弟蒙毅受宠于始皇帝,多年以来,一直在始皇帝的身边担当枢要重职,我推测可能是出任郎中令,相当于宫廷内卫大臣。扶苏是皇长子,众望所归的皇位继承人;蒙恬是帝国北部军统帅,兼任首都地区的军政长官;蒙毅是内廷中枢政要,始皇帝最亲信的侍从大臣。扶苏与蒙恬共事,内有蒙毅的支持,皇长子与蒙氏兄弟在政治上携手联盟,事实上成为始皇帝之下最大的政治势力。
晚年的秦始皇虽然暴躁,却不胡涂。从他一生的为人行事来看,他是一个决断敢行的人,为了最大目标的实现,不惜承担巨大的风险。他性格鲜明,处理事情果断而急切,怒气之下常常有过激的举动,一旦省悟又马上更正,毫不优柔寡断,也不拖泥带水。唯有在继承人问题的处理上,秦始皇的所作所为,处处显示出矛盾和彷徨。他贬斥扶苏出京,当然是明确的政治态度,表示他有意对继承人问题做重新考虑,表示了警告性的惩罚意图。然而,出京不远到上郡,让扶苏就近掌控了秦帝国最重大的军权,又是一种温存的布局,事实上为扶苏造成一种实力继承的态势。看得出来,始皇帝犹豫于两可之间。
晚年的始皇帝偏爱幼子胡亥,曾经考虑立胡亥为太子,他犹豫于两可之间──立长子还是立幼子?始皇帝将如何做出自己最后的决定呢?
3、召回扶苏
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天下,这次巡游,带上了幼子胡亥同行。在当时的形式下,秦始皇的这种举动,无疑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就是可能立胡亥为继承人。
这次持续了整整十个月的巡游,秦始皇将胡亥带在身边,也是有意要在巡游途中对他做考察,考察他能否胜任未来皇帝的重任。那么考察的结果呢?不合格!这个不合格的结论,是秦始皇经过十个月的考察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出来的。就在始皇帝临终留下的遗诏当中。
三十七年七月,巡游天下的始皇帝在之罘(今山东烟台)乘船射杀了大鱼以后,沿海西行,踏上了归返咸阳的回程。车驾一行抵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境内),始皇帝突然染病。卜卦的结果,有北方的山鬼作祟。始皇帝紧急派遣心腹大臣蒙毅前往代县(今河北蔚县)一带,替代自己去祭祀名山大神,祈求消灾除病。
车驾渡过黄河抵达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境内)时,始皇帝病情急遽恶化,不得不停驻下来。始皇帝预感不祥,紧急在病榻前口授遗诏,安排后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始皇帝遗诏,又是一桩聚讼纷纭的历史疑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始皇帝口授遗诏时,幼子胡亥是唯一在身边的儿子,也是有意立为继承人的爱子。然而,事到临头,在最后的决定关头,他并没有将后事交代给近在身边的胡亥,而是交给了远在上郡的扶苏。只能解释为,经过十个月的亲自考察,始皇帝最终认为胡亥不合适做自己的继承人,他从扶苏摇摆到胡亥的心,又从胡亥摆回到了扶苏。
始皇帝口授遗诏时,在场的有胡亥、李斯和赵高。没有政治野心的胡亥,坦然接受父亲的决定,但胡亥的老师赵高却另有想法。他扣留了遗诏,说动胡亥和李斯,销毁了遗诏的原本,伪造了新的遗诏,诏令长子扶苏自杀,立幼子胡亥为继承人,史称沙丘之谋。
《史记.李斯列传》,文中叙述赵高扣留了始皇帝的遗诏以后,直接来见胡亥说:[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奈)何?]
4、一招险棋
胡亥、赵高、李斯等人经过商量以后,诈称丞相李斯接受了始皇帝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继承皇帝大位,另外制作了一份赐予长子扶苏的信。这封信的主要内容如下:[朕巡游天下,祷祀名山众神,以求延年益寿。令扶苏与将军蒙恬领军数十万屯驻边疆,十余年间,不能进取向前,士卒损耗甚大,尺寸之功皆无。不仅如此,反而多次上书诽谤朕之所作所为,因为不能回归京城成为太子,日夜怨望不已。扶苏身为人子不孝,赐剑自裁。将军蒙恬在外辅佐扶苏,知其心思谋怨而不能匡正,为人臣不忠,赐死。属下军队,交由副将王离统领。]
这份书信用封泥封缄并加盖皇帝玺印后,由李斯手下的亲信舍人和胡亥手下的门客共同持送上郡。从当时的形势看,李斯、赵高等人制造遗诏,送这封书信到上郡去,实在是一招险棋。
一、实力上,扶苏与蒙恬在上郡,统领着帝国北部军三十万精锐部队,控制着首都咸阳外围防区。
二、时间上,如果扶苏和蒙恬怀疑遗诏的真伪,请求复核。秦始皇过世的消息将无法隐瞒。
5、不可理喻的自杀
胡亥和李斯的使者抵达上郡,宣读了始皇帝的诏令。扶苏接旨受命,宣读始皇帝赐书,他当即悲痛落泪,进入内舍准备自杀。这时候,蒙恬站出来劝阻扶苏说:[陛下在外巡游,没有册立太子,派遣臣下统领三十万大军镇守边疆,委任公子为监军,这些都是关系到天下安危、国本稳定的重大决定。眼下有使者携书前来,要公子和在下马上自杀,何以知道是真是假?希望公子上书请求复核,复核无误后再遵旨自杀,也为时不晚。]
蒙恬受始皇帝信任重托,是多年统兵在外的大将,凭他对当前政治局势的了解,对皇帝赐书的真伪有相当的怀疑。当年,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杀大将晋鄙夺军权,正是使用使者诈称王命的手段,这是无人不知的事情,可谓是前车之鉴;如今皇帝高龄多病在外,突然有诏书使者来,要皇长子和大将自杀交出兵权,实在蹊跷。蒙恬的判断和劝告,合情合理而又明智。然而,我们永远难以理解的是,扶苏竟然没有因蒙恬的劝告而有所省悟,他当即自杀了,留下了一句[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的话。
6、扶苏的复活
扶苏死后不到一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天下大乱,秦帝国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就崩溃灭亡了。不可思议的是,在陈胜吴广起义时,扶苏再一次复活了。
陈胜吴广起义,不但是导致秦帝国崩溃的大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众暴动,意义非同寻常。陈胜吴广大泽乡起兵时,另有一项意义重大的标志性行动:[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就是假称秦国公子扶苏,楚国大将项燕还在人世,宣称起义是在他们二人的领导之下发动的。
《史记.陈涉世家》是这样记载的。大泽乡起兵时,陈涉号令众戍卒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陈胜吴广起义的目的,是诛灭秦国,复兴楚国。项燕是统领楚军抗秦的大将,当年就战死在大泽乡所在的蕲县地区,复楚的起义军以他的名义号召楚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是秦帝国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反秦的起义军将他的名字与项燕并列以为号召,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怕就解释不通了。
藤田胜久教授推测,扶苏之所以在这里与项燕一道出现,或许是因为他的母系的关系。扶苏的母亲可能是出身于楚国的王女,因为母亲的关系,扶苏与楚国就有了血缘上的关联,扶苏冤死于二世皇帝之手,楚人同情扶苏,复兴楚国的起义军以扶苏的名义为号召,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了。
以秦国成例而言,秦王的婚姻,多由太后决定。太后如何为自己的儿子选定王后呢?一般而言,太后为子王选定的王后,往往是自己出生国的娘家。秦武王的母亲惠文后是魏国夫人,她为武王迎娶的是魏夫人。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是楚国夫人,她为秦昭王迎娶的夫人是楚夫人。孝文王(安国君)的母亲是唐八子,出身不明。不过,安国君之所以能够成为王太子,是出于以祖母宣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集团的意愿,宣太后为他选定的正妻华阳夫人,也是楚夫人。
嬴政即位之时,太后一共有三位,养祖母华阳太后、亲祖母夏太后和生母帝太后,未来嬴政的婚姻,当取决于她们三人。秦王政七年,嬴政二十岁时,夏太后过世。秦王政九年,嬴政二十二岁,帝太后因为与嫪毐的不正当关系,被驱逐出京,迁徙到雍城,从此丧失了对秦国政局和嬴政的影响力。到了秦王政十年,嬴政二十三岁,依照秦国的定制将要行大婚选定王后;这时候,唯一能够左右这件事情的人是谁呢?无疑就是健在的华阳太后了。华阳太后是楚国人,他为孙子嬴政选定的王后,应当就是楚系的夫人。据此,我们可以补充史书失载的内容,写下:[秦王政十年,迎楚夫人。]
至于这位楚夫人究竟是谁,由于史料过于欠缺,我们只能推测她是一位出身于楚国王族的女子。她是华阳夫人所看中的孙媳妇,不但与华阳夫人关系密切,当然也与昌平君关系密切,他们都是同一亲族关系网里的人物。
如果事情确是这样的话,秦始皇的正夫人是楚夫人,长子扶苏可能是楚系夫人的儿子,身上流着一半楚国王族的血液,他与楚系外戚集团关系密切。由楚系外戚的这条线索,昌平君与扶苏和项燕,就可以连接起来了。
联想到昌平君在秦王政时代的起伏沉浮乃至最后反秦为楚的悲壮历程,以及势必引起的秦国宫廷楚系势力的衰落,那么秦始皇生前的多种疑案,比如他为什么迟迟不立扶苏为太子,扶苏为什么自杀等等疑问,都可以由此得到破解的入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