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被忙忙碌碌的生活裹挟着往前走,尽管自己也是一个学习心理学多年的人,但也很难做到在生活当中的时时处处觉察自己的心灵。作为一个懂得情绪知识的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每天的日子当中保持一个平静和上扬的心境,希望自己的正性情绪能够超过负面情绪。但这其实是不现实的,如果我们愿意去实验的话,就会发现经历这样的一段平稳的日子后,人似乎会变得跟现实有些脱离,甚至会有些麻木感,然后就会莫名的掉进脆弱的情绪低谷。
我相信这是身体的智慧,于是我尊重这一切,不想排斥我的脆弱,虽然在体会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但好像人也实实在在的跟现实连接起来了。
首先,这份脆弱表现在我会变得烦躁与没耐心。对于以往投入热情的事情,开始变得有些怀疑,那些曾经执着的事情真的那么重要吗?跟自己的身体、精力以及对家人的投入度相比较,我到底要拿出多大的精力来投入呢?这些以往投入的事情真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吗?我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突然间有一个发现,那就是当我投入精力去做的事情既能够帮助了别人,又能促进自我的成长,对我自己的身心灵也带来滋养,让我能够更快乐的来对待自己和家人,那么我也就不必要去纠结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了。所以我的烦躁让我把我周围的人和事更好地整合为一个整体,而不再让他们处于一个割裂的状态,在这样一个完整体的内部就有了一个流动和循环。
其次,我的脆弱还表现在我会不计后果的表达愤怒。在外人看来,一个学习心理学的人应该不会轻易发脾气,他们应该对周围的人和事有更大的接纳度,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强大的心灵。但是,我依然不愿意用这样一个定义来捆绑住自己,相反,我对于当下那个受伤的自己有一个更深的看见,我气急败坏自己学不会**这件事,我的怒火的确有来自于对自己的完美要求,但更多的是来自于对老师的特殊化教学的要求。这种对别人的期待正是自己常常会受伤的原因。平常我会要求自己克制住不要去发火,我会尽量的去为对方着想:老师那么年轻,没有那么多的生活阅历,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事业做好,所以才如此卖力!!平时我会用这样的一些对他人的理解来减缓自己的怒气,压住不发火。但当允许自己脆弱时,我也会允许自己表达自己的愤怒与不满。
我的脆弱还表现在退行到就像个孩子一般需要呵护。有时我会拿出一天,也许一年当中仅有的一天,让自己就像个婴儿一样,等待着别人的照顾,不去做家务,不去思考,抛开世间的嘈杂,就这样自由和慵懒的做着自己,这一天我还允许自己任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这样的去体会着那个如婴孩般脆弱的自己。其实那一天是很无力的,等待别人的照顾是一件极不舒服的感觉。
脆弱其实是会让自己和对方都感觉不太舒服的。但是时常去体会不仅可以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也会更加欣赏有力量的自己。
友人说这是我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去体会退行、任性的感觉,去体会脆弱。然后选择“不去任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