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年8月,方鲤在西南地区的游记。时隔一年仍然怀念,故在简书发布。
上篇:《西江千户,苗寨之影》
摄影:方鲤离开西江苗寨以后,我们来到贵阳避了几天暑,最后到达重庆。
贵阳周边其实有很多景点,除了最富盛名的黄果树瀑布以外,还有青岩古镇、花溪湿地、红枫湖景区等等。但是这些地方,我们都没去……
一方面是因为懒,景点离住的地方都比较远,不想太折腾……
另一方面,我们住的地方是花果园商业区,周边应有尽有,生活实在太方便了,于是没走很远……
不过此次的主题是避暑,贵阳又是国家首个森林城市,就当伪装成本地市民,放暑假休闲了几天吧。
最后要到达的重庆,我们都听说过它的立体感,不过在贵阳,也已经提前有了立体的体验。贵阳算是个依山而建的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也紧紧地靠着山脉,指不定走到哪里就能见到一条隧道。
花果园
在花果园商圈,放眼望去都是高楼大厦,但哪里才算地上一层,却难以下个定论。虽然住了几天,但出去的时候还是容易迷失方向,经常搞不清自己到底在第几层了。我不是路痴,但一进入立体感特别强的城市,还是有难以把握的感受,所以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们方向感是不是都特别好?
入住的时候,前台告诉我们,房间在三十__楼。
“三十一楼?”我问。
“不是。三十__楼。”
但我还是听成了三十一,实际上她说的是三十niu(六)楼。如果没有同伴的提醒,我真的一时无法反应过来。
晚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的夜景。花果园还有几幢大厦在建设当中,但车流不息、灯火通明已然成为事实。
摄影:方鲤住在这里让人吐槽的一点,就是“小卡片”塞得很猖獗。
有时候只是出门10分钟买个东西,回来就看见门缝里又多了两张小卡片。积累了七八张以后,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打开门,把它们全都甩到了门口,似乎是一种示威的姿态。但后来想想太影响走廊容貌,又默默地捡回来,扔进了垃圾桶里。
住处旁边就有永辉超市。我还挺喜欢逛超市,想起曾经支教前和队友们一起逛超市采购干粮,在吉林和京四姑娘逛超市抱着大麻花啃食,都特别开心。每次并不会买很多东西,但光是看看丰富多样的零食饮料糕点水果,就让人心情愉悦。
对面是花果园购物街,三层楼,满是商场和餐饮店。看着只有一街之隔,但每次出门都要先上两层宽阔的台阶,再经过一座天桥才能到达。同样,回住处的时候,都要下两层台阶才能到达,似乎哪里都是街道,没有明显的地上地下之分。
每上一层台阶,仿佛就是一条新的街道,与平地并无差异,照样也开便利店和素粉馆。小门店外面摆放着一圈红色塑料凳子,天气凉爽的时候,人们还能露天吃热气腾腾的烧烤和下饭菜。
这种楼上街道,搭起了各种棚子,卖背包和衣服之类,打折力度很大,写着都是3折、2折、1.5折等,第一天过去是这样,第三天还是这样。
经过天桥的时候,台阶上总是坐着卖各种零食和杂碎物品的小贩,有卖烤洋芋的,有卖烤玉米的(第一次见这种表面烤得略有焦黑的玉米),还有卖玩具的。每到这里,行走的速度都会慢下来。
还有一种景观,便是天桥上下卖唱的人也不少。每个人旁边都配备小音箱和话筒,面前铺着描述亲身经历的白底黑字。除了身患残疾的人士,还有年纪轻轻的小女孩。
一对双胞胎姐妹,看着也就10岁左右,我们每次都会遇到。音响里放着流行歌曲,原声经常会覆盖掉她们还未发育完全的嗓音,从白天到夜晚,很少停过。
有一次,她们对面还有另外一台音箱,声音开得特别大,女孩们使劲唱也盖不过,更郁闷的是,那个音箱旁边没人,主人不知去哪儿了。
我好奇她们的真实身世,但又不敢太接近,生怕就算接近了也得不到真相。或许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经常在此处来来往往,对这些现象已是见怪不怪,全都是可以过滤掉的风景了。
丝娃娃
花果园购物街有一家主打丝娃娃的店很有名。丝娃娃是当地特色菜,看着里面每张餐桌上都一溜排开十几个碟子,我们也特别想试一下。
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没到中午12点,前面已经有27张小桌在等待了。最后我们做出了其他选择。
我品尝了当地一家洋芋饭。“洋芋”在贵州的说法里就是土豆,洋芋饭即米饭里面加入土豆一块翻炒,再配一点浇汁的小菜。配菜里面还有折耳根,我咬了一口,果然一股鱼腥味,吃不惯。
摄影:方鲤等我们吃完这顿饭回到住处午休,两点左右手机发来一条信息,提醒我们排号的丝娃娃终于在叫号了。相视一笑,不再理会。
后来在“吃”上,我们还是发挥了执着的精神。就要离开贵阳的那天,提前在网上取号,终于吃上了丝娃娃。
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小菜盛在15个小碟子里,我们一开始不懂是怎样的一种吃法,于是叫服务员教我们。
摄影:方鲤首先要调汤汁,调料有木姜子油、香油、酱油、白醋、花生碎、葱末、辣椒酱,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小碗里混合,最重要的便是浇上当地特色的红酸汤。用来当蘸料的汤汁就调好了。
摄影:方鲤 摄影:方鲤然后开始包丝娃娃。
取一片只有巴掌心大小的薄饼,往里面夹入眼前一溜排开的小菜,每样都不宜放太多。我们还点了贵州人民最爱的脆哨(脆哨来自于熬猪油剩下的油渣),也一起包入了饼中。
摄影:方鲤这玩意儿之所以叫“丝娃娃”,是因为包起来的时候像婴儿被裹在襁褓中,吃着倒是有趣,估计小孩子很喜欢。
至于裹法,多种多样,似乎没有一种标准,完全看心情。裹好以后,在调好的汤汁中蘸一蘸就能吃了。总体口感是香脆爽口,值得一试。
除了丝娃娃,这家店的酱香土豆和玫瑰冰粉,味道也很不错。
摄影:方鲤 摄影:方鲤我们还点了素粉。素粉是完全贵州口味的一道主食,完全以辣椒、红油和葱蒜之类的配料进行调味,不放一点盐和酱油,所以吃着没有咸味,只有酸辣味。
摄影:方鲤黔灵山公园
虽然在贵阳的大部分时光就是逛逛街、吃吃美食、看看电影,但我们也并非一个景点都没去,还是去了一趟贵阳本地人也喜欢选择的休闲之地——黔灵山公园。
黔灵山有“黔南第一山”之称。抗战时期,张学良和杨虎城曾被软禁在黔灵山的麒麟洞内(虽然我们最后并没有去麒麟洞)。
去往公园的出租车上,我们跟贵阳的司机聊起了天。师傅吐槽在当地开出租车实在不容易,这与我们在凯里遇到的出租车司机,有“异曲同工”的味道。
在凯里坐出租车去火车站,司机不给打表,一口价15元。遇到好几个都是这样的状况,别无选择只好顺从。
凯里师傅向我们吐槽道:“好几年前,吃一碗牛肉粉只用2块钱,出租车起步价4元。现在呢,一碗牛肉粉要8块,出租车起步价只涨到了6元。这差距,开出租车都不容易啊!”
贵阳师傅吐槽完出租车待遇以后,问我们从哪来的。
“上海。”
“上海啊,大地方,可跟我们这里不一样。你们那儿卖个厕所就能买我们这儿一套房哩!”
师傅还特别提醒我们,到黔灵山公园要注意猕猴,手上别拿吃的,否则容易被抢。黔灵山的猕猴也是一大特色,前几年出过事情,有个小男孩蹲在地上拉屎,结果被猴子以为是吃的,抓破了下身。
司机提到这件事的时候感叹道:“只是抓坏了,还不如死了呢。”
坐在汽车后座,我想,为什么要说“还不如死了呢”?为什么这么说呢?难道就没有继续活着的权利了吗?
到了黔灵山公园,门票很便宜,学生票只用5元。为节省体力,花了20元坐缆车上山,步行下山。
那天风和日丽,能见度很好,可以在山上俯瞰贵阳全景。
摄影:方鲤来到猕猴区,树上、草丛里、路边到处都是猴子。我的脑海里回想着司机给我们讲的悲剧,对猕猴充满了警惕,一开始都不敢照相,后来看到旁边也有很多人投喂食物,而猴子并没有表现出攻击性,才松懈了神经。
摄影:方鲤花生吃多了便容易口渴,见到路人手上的矿泉水,猴子就来抢。我正好奇它会不会拧瓶盖,就眼看着它把瓶底咬破了,通过小孔喝水,喝够了便一把扔掉,任由里面剩余的水流在路面上。
摄影:方鲤走出猕猴观赏区,隐隐约约的,就看到山脚有湖光闪烁,阳光在湖面洒下金色碎片。
黔灵湖被包裹在群山之中,湖上有游人划船,一派祥和,美丽动人。远处有一座高架桥,连接着穿山隧道。湖旁边还有一座白色的解放碑,在晴朗的日子里,被绿树衬托得格外醒目。
摄影:方鲤 摄影:方鲤出了公园以后,我们在附近一家面馆里点了肠旺面和肠旺粉。“肠”是猪肠,“旺”是猪血,再配以辣汤,也是贵阳当地特色面食。我们吃的那家面条是深棕色的,口感上有点像方便面,又比方便面硬些,不知是否正宗。
卖相不太美丽的面吃完肠旺面,我们趁着夜色赶到了甲秀楼,但让人失望。
甲秀楼是贵阳地标性的建筑,始建于明朝,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后来被毁坏。如今重建已是崭新的面貌,外观上没有特殊之处,附近连着河岸,似乎完全成了老人们纳凉的场所。不过在当地人看来,这本就不是什么景点吧,重要的是生活。
民族博物馆
最后一天还去了趟贵州民族博物馆,大概是工作日的关系,博物馆里人很少,我可以一件一件仔细地看。
对凯里农民画印象很深。这一父传子、子传孙的技艺,把民间挑花、刺绣的大红大绿融于绘画之中,夸张变形,风格独特。画面内容多立足于现实,但又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光怪陆离,既充满生活气息,又高于生活。
摄影:方鲤 摄影:方鲤 摄影:方鲤突然想起了之前在凯里看到的涂鸦墙,也许就是受到这种农民画艺术的启发吧。
快离开的时候,拍到这样的画面。贵阳也像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那样,城区的新旧对比很明显。遍地拔起的高楼大厦,和仍旧需要改进的设施与制度,矛盾自始至终。而我只是短暂地停留了几天,并没有太大的资格做出什么评价。
摄影:方鲤避暑之旅快结束了,我们假装当地人,也只是假装而已,当然没有成功。
离开以后,下一站便是重庆了。
上篇:《西江千户,苗寨之影》
上篇:《西江千户,苗寨之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