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晚年的悲凉
这几周我们学了孟浩然的诗,我们也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李白和杜甫曾经都评价过孟浩然,李白是评价孟浩然风流倜傥杜甫却是一个落魄的形象,那么为什么这两个大文好评下这个人有这这么大的反差?这也就和孟浩然的一生有关。
孟浩然的一生不像很多儒家。弟子从小就有一个当官之治,他反而是从小就喜欢隐居。隐居到了40岁才出去做官,但是官做的特别小。时间也不长,所以他感觉他付出再多努力,官场就是这样子的,现实世界就是这样子的,他没有办法去改变,所以继续去隐居。最后官也没当成隐居,也没有找到最终的归宿。所以我们也就可以解释李白和杜甫的反差,李白是描述他青年时期的风才正茂。而杜甫也就描述他最后的纠结与痛苦。
那么就让我们用诗的形式来走入他的人生。从他的一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就可以看出来他是有去当官的志向的,也想改变国家和世界,但是上面写坐观垂钓者图有羡鱼情。所以他也希望自己有那只鱼竿可以去钓鱼。但是因为大环境摆在这里,自己也没有办法。这也就写出了他的婉惜。比如说人尽皆知的春晓。这首诗虽然从表面意思只是描写的也有风雨,不知花瓣落了多少。但是这也就间接的描述出了诗人的惋惜与悲叹写这首诗的背景是他去京师求官没有结果,回来的惋惜与感慨。
在孟浩然。的纠结之中,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晚年的回忆。但是他最终还是没有归隐成,因为他心里边还是很纠结,没有方向,就像孟浩然晚年写的《早寒江上有怀》。他说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平海夕漫漫。他说他就像一个孤帆。在海里面。到了一个海上的十字路口。他没有方向,不知去往何处。遥望远方,看到夕阳,慢慢的落落地平线。这就是一个诗人,一个不管是隐居者还是一个儒者都不想要的结果。
说到隐,我想到了陶渊明。那么陶渊明和他有什么区别呢?陶渊明也是一个性本爱丘山的人。陶渊明也知道那时候官场大环境让他做不了官。但是他和孟浩然不同的就是从官场解脱出来陶渊明找到了自己隐居的道路。所以才写下了归田园。归田园,也就是陶渊明找到的路和他自己对于田园山水的感慨。但是孟浩然最后从官场解脱出来,什么都没有。得到最后还把本来的隐居生活。弄得没有方向,最后痛苦迷茫结束了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