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论语解谜·破解千古“之”谜》-七分靠打拼

《论语解谜·破解千古“之”谜》-七分靠打拼

作者: 游梦僧 | 来源:发表于2022-07-19 11:51 被阅读0次

《论语》原【第07述而20章】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游梦僧直译】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知晓这些(命、礼、言)的人,(而是)喜爱古道,勤勉且审慎地(从中)探索它们(命、礼、言)的人而已。”

【游梦僧意译】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知晓“命、礼、言”的人,而是喜爱古道,勤勉且审慎地从古道中探索它们(命、礼、言)的人而已。”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

【钱穆译文】先生说:“我不是生来便知的呀!我是喜好于古,勤快求来的呀!”

【李泽厚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出来就有知识,而是爱好古代,努力探求得来的。”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详解】《论语》此章解读,有两个难点,一个是“之”字,另一个就是“敏”字。

历来所解,“敏”字的解读,不说是否中得了靶心,但方向终归错不了;但“之”字则不然,至今,本僧暂没看到能正确解读的人,几乎都把“之”译没了!

知,知道,晓得,明了《易经·系辞》:“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之,代词。但它是指代什么呢?只要你心中有“《论语》本是一篇结构完整、内容紧凑的一大篇文章”这个意识,找到答案是早晚的事。

那它到底指代的是什么呢?就让本僧揭开这千古“之”谜吧!

答案就在通行版《论语》最后的一篇,就是说在【第20篇尧曰第03章】里——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所以,答案就是:

之,代词,指者三:“命、礼、言”。

理由是什么呢?照样在《论语》里,用两篇内容足矣:

【16季氏篇0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结合本文解读的章节,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他给自己的评价是“次”——学而知之者。而不是“上”——生而知之者。

孔子的意思是说:我不是与生俱来就懂这些(命、礼、言)的顶级人物,而是通过学习才知晓这些的次级人物。

 

有人觉得孔子这是谦虚,但这是事实,孔子是通过自己的勤勉学习,知晓命礼言,最终成为圣人的。

同样,孔子勤勉求知之事,《论语》也有所交待,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存在的意义——

 

【02为政篇0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上面说了,孔子给自己的评价是“学而知之者”,并且是“敏而求之者”,所以他说了,他十五岁就坚持于学,“三十而立”——知礼;“四十而不惑”——知言;“五十而知天命”——知命

一不小心,同时破解了“立”和“不惑”呢!

也就是说,孔子告诉我们,他从十五岁开始求学,用了三十五年,才做到了“知命、知礼、知言”这“三知”。

 

过程之漫长与艰难,可想而知。不“敏而求之”,又怎么能达得到呢!

同样,有娃之后,本僧空闲时间大大地减少了,咱就不详细说了。还是那句话,咱“重神不重形”,把神点到了,形是否漂亮就莫计较了。

我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天生就知晓这些(命、礼、言)的人

好,喜爱。《诗·小雅·鹿鸣》:从之好我,示我周行。

古,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本文以“古道”一词概括之。

敏,勤勉《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郑玄注:“敏,犹勉也。”

 

“敏”字,在这里,除了“勤勉”,还有另一层意思——“审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凡诸侯同盟,死则赴以名,礼也。赴以名,则亦书之,不然则否,辟不敏也。”杜预注:“敏,犹审也。”

“勤勉”与“审慎”,对于学习古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态度。

求,探索。《孟子·公孙丑上》: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敏以求之者也,勤勉且审慎地探索它们(命、礼、言)的人而已

这句话,孔子就说得很谦虚,他只强调自己是探求者,并没强调自己已经探索到。用求佛的说法来说,他只强调自己是修佛,在途中而已,而没说自己已修成正果!

就我们而言,孔子对于“命、礼、言”已经是修成“正果”的“成佛”之人了!

从孔圣人的成材成圣之路可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最后,简单揣测一下孔子说这话的心思,意在鼓励人们学习:即使先天“不知”,也不必气馁,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勉审慎地学习而变为“知”者。

北宋·邢昺·《论语注疏》引郑曰:“言此者,劝人学!”

《论语》此章,就简单解读至此。

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之《论语解谜——给坑害孔子的人》系列文章。同时,欢迎在后面打赏支持,谢谢

07述而20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遊夢僧直譯】孔子說:“我不是天生就知曉這些(命、禮、言)的人,(而是)喜愛古道,勤勉且審慎地(從中)探索它們(命、禮、言)的人而已。”

【遊夢僧意譯】孔子說:“我不是天生就知曉“命、禮、言”的人,而是喜愛古道,勤勉且審慎地從古道中探索它們(命、禮、言)的人而已。”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相关文章

  • 灯谜基本知识(13)

    9、猜谜技巧之抓住谜眼 所谓谜眼,就是一条灯谜中最精炼传神之处,一般也是谜的机巧所在。通俗的说,谜眼就是破解谜底的...

  •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以前我也觉得,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现在我觉得,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 爱拼才会赢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才会赢!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才会赢!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才会...

  • 2018-08-20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 运气

    人们都说“七分靠打拼,三分靠运气”,而我要说“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运气是实力的一种。 我对我现在的生...

  • 《见识》清单体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靠运气是一时的,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就像闽南语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认清不能改变...

  • No.125:关于高考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如把七分打拼再分的话,“高考,三分靠实力,四分靠心理。”就是说一个人心理调节成...

  • 思维变了,才是成熟了

    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 思考实践10来年,我发现完全是反过来的。“七分靠机会,三分靠打拼...

  • 成功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的90分?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的90分,谁也帮不了你。大家都说成功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真想说放狗屁!给我滚远...

  • 理想的生活状态:七分忙,三分闲

    有人说:人生如果拿比例来量的话,三七分刚刚好。 三分靠朋友,七分靠自己。 三分靠运气,七分靠打拼。 那么,对忙与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解谜·破解千古“之”谜》-七分靠打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ve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