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大学时期,我好像是我们那个宿舍里显得不是很合群的一个,我生活的很规律,没有通宵K歌过,也没有因为懒惰旷课过,不会熬夜复习,自然也没有和别人出去玩耍到过了门禁时间。刚认识时会跟她们每天闲聊几句,但不多。我喜静,偶尔也会打闹娱乐,但会适度。时间久了,我基本只和那个作息和我类似的女生去上课,可等这个女生转专业后,就变成了我独自一个人。
我慢热,所以有时候会看起来很寡言,如若非交心,是看不到我其实内心似火的一面。有时候我也会想,可能真的是我的问题,所以那段时间的我觉得交一个知心的朋友好难啊,于是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做自己要完成的事。
也许正是因为我的独来独往,后来相识了我大学时最好的闺蜜。我们很像,就是某些地方和宿舍的其他的人总是有点不同步,后来,变成了我们相约去上课,一起去吃饭,一起完成小组作业。很感谢她的出现,让我觉得有个人可以互诉衷肠、互相吐槽和开玩笑,还可以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活。
叔本华曾经说过:“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最初的我或许会很孤独,那种感觉让我失落、寂寞,但是,也许正是离开了那个圈子,我才能遇到更相融的人。
大三新学期开校,我被她们告知,她们觉得她们和另外一个宿舍的女生们作息比较合适,所以和别人商量了换宿。我知道她们有自己玩的较好的圈子,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影响,我还是独来独往,看起来比较惨的那一个。
可后来的事实却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换来的室友们虽然和我不是相同的专业,但我们却异常的合拍,或许她们是老天送给我的宝藏吧!我们每天的话题都很有趣,我们可以有思想的碰撞,我们可以有彼此的督促,原来一个人的我也没有那么惨。
独来独往好像不再是对我的禁锢,我就这样收获了几个灵魂相似,三观相近,交心的好朋友,直到现在还是那样亲密。我也不会再觉得那个独自来往的我显得格外奇怪了。
我看过村上春树的那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他在书中写道:“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说是那种不太已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而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
恰好,我也是那种看似独来独往,不已独处为苦的人。村上春树会在独处时写作,跑步,思考与顿悟生活,而我也喜爱在独处时去思考,享受自我时光。因为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人,那些相似的人总会在。
自从毕业后,我好像更有体会,那些无法跟你在一个圈子世界的人,你们是怎么都不会融在一起。所以我不会强制要求自己去迎合别人的圈子,去喜欢别人喜欢的东西,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读书,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只对自己真实的心负责。
陈数曾在《朗读者》中读给儿子的那篇文章《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让我很感触,“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一个人的一支队伍,听起来好像很单薄,但你要知道你并不是一个人,因为你的队友正在赶来与你相遇。
你要相信,独来独往的你,并不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