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既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
诗歌的精神、使命、责任:诗,言寸土,有灵性,洋溢着泥土芬芳。诗,言寺。是有信仰的,有价值观的。
诗歌的价值:治病、疗伤、养心、安魂。
诗人,应该有悲天悯人情怀,有责任,有担当,心中有爱,有疼痛,有天下。
诗歌,也是讲故事,讲生活,讲社会,讲天下,但不要讲满,要留一定的空白,留给读者思考。
诗歌创作五步曲:
种诗(与生热爱)、采诗(信手拈来)、洗诗(修炼心性)、食诗(舌尖美味)、神诗(诗神合一)
到大自然中去,采一份诗材,烹一道诗菜。一个每天都在种诗、采诗、洗诗、食诗、神诗的人,是幸福的。
诗歌,要有昨天、当下、未来,紧跟时代脉搏。
诗人的底色,是草木尘埃,是涓涓细流,是黎民百姓。
辨识度,是诗人的文体意识,是诗人的独特脸谱。
诗歌的三个基本特性:“三诗”
洗诗:诗歌要干净、利落,灵魂要出淤泥而不染(可以是疼痛、批评,但不是反动),语言要简洁有张力。好的诗歌的共同点,那就是让人余味无穷,震撼感动。多用名字、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怎么洗诗,比洗什么题材的诗,更为重要。
心诗:用心去洗,用真情去洗,用真心去洗,走心,入心。多探索,危险性创作(脑瘫诗人余秀华以荡妇体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而闻名诗坛,但她的诗歌天才、诗歌语言能力,是我们很多身体正常的诗人所达不到的),用事物看人、诗人,而不是人去看事物、诗物。多用自己的语言,诡异,多用对比,有内在美。说痛不写痛,说哭不写哭,说眼泪不写眼泪。真正能打动人的,扣人心弦的,往往是那些比泥土还土的文字,小如沙粒的文字,细如针尖的文字,不言痛,却能痛到人的骨髓,久久挥之不去。那些看似排山倒海的,声如洪钟的,撕心裂肺的文字,只能痛在人的体肤,还没痛到人的肺腑,就消失了。
道诗:天工开物,道法自然。让诗回到生活、生命的本身、本质、本味。真诚而真实,切忌无病呻吟、假大空。
诗歌的“三变”“两不变”
三变:语言结构变,技巧变,表达方式变。悟,比勤奋更重要。有的人写了一辈子,却没有一首让人记住的。多读经典,从中消化。毛泽东就是一位用典高手,他转化古人经典诗句的水平,太高太巧。
两不变:诗人的风骨不变,诗歌的精神不变。诗人,要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境界高的人,用作品去打通经脉;境界低的人,用利益去打通人脉。
诗歌的最高境界:入心、而出形;得朴,而忘丽。
许岚的“贵族诗歌精神”:
不屑于贵族血统,不屑于体制,不屑于名利,不屑于愤怒,不屑于绝望!
诗歌是有经历的。诗人合一,诗歌是诗人的道。孤独,是诗人的桥梁。
从古至今,真正流传下来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共性:关注人类命运,诗洗百姓生活生存。
诗人要有三个故乡:出生故乡、精神故乡、美学故乡。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文化作家片《文学的故乡》值得一看,我是每期不落下,对我启迪很大。
1、土地才是人类真正的故乡。
2、中国的文化长在土地上。这些作家都是在农村长大,都有自己的一片土地,他们像植物一样,带着各自的风雨,带着各自的特征,长成一片美学与文学的森林。
花草的芬芳是大地给的,月光的皎洁是夜空给的,山的巍峨是泥石给的,江河的壮阔是水给的,我的凋零和怒放是你给的——诗歌!
生命多煎,诗魂落魄,守诗如玉。
最后五句话,与大家共勉————
1、倾听生活,要慢下来;创作经典,要沉下去。
2、诗歌,要有现场感。诗人,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反思的灵魂。
3、境界高的人,用作品去打通经脉;境界低的人,用利益去打通人脉。
4、如果我们诗意流淌,生活就不会停下鸟语花香。
5、用作品说话,为人民洗诗。
(作者许岚)
转发此文给喜欢写诗的朋友共勉!!祝诗友们创作丰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