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资料

作者: 黄_文_冰_ | 来源:发表于2017-12-25 18:18 被阅读0次

      今天我们开启了一节新课程。名字叫一带一路。老师先问我们有什么知道的资料,然后李绍钦说了,丝绸之路到了哪些地方。然后老师告诉我们要回家查。现在我来告诉大家吧 !                             

    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一说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那他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那丝绸之路又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呢?这个我知道,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料: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香药之路"、"陶瓷之路",公元前1世纪~1840年

    1) 起源:产生于汉代,到了唐、宋以后中国造船技术高度发展。中国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商船便经常往来于南洋和印度洋之间,频繁地进行航海贸易。

    2) 贸易商品:中国的丝帛、瓷器、陶器、漆器、茶叶、药品及棉布等输出到欧亚非,换回珠宝(象牙、犀牛角、珍珠、玳瑁)和香料(宋朝又称"香药",泛指胡椒、没药、苏合油等)等奢侈品。

    3) 四大港口: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

    4) 发展高潮:明朝。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1433年)明永乐年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前后共7次),用携带的金、银、手工业品,交换回珠宝和香料、苏木等奢侈品。

    5) 结束:明、清两代政府为控制对外贸易和防范海外势力入侵,对民间的海上贸易实行时禁时开。清朝施行"闭关政策",于是英国方面非法大规模向中国倾销鸦片,最终导致了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代表的禁烟运动,引爆了1942年开始的鸦片战争。"海上丝绸之路"也从此彻底走到尽头。

    1、  海上丝绸之路的由来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的地位。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演变

    (一)、先秦南和越国时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先秦南和越国时期岭南地区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先秦时期的岭南先民已经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

    (二)、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汉武帝灭南越国之后。东汉航船已使用风帆;大秦(罗马帝国)已第一次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中国带有官方性质的商人也到达了罗马。这标志着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真正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随着汉代种桑养蚕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输出品。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孙吴政权加强了南方海上贸易,东晋时期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对外贸易涉及达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包括东南亚诸国,而且西到印度和欧洲的大秦。经营方式一是中国政府派使团出访,一是外国政府遣使来中国朝贡,丝绸是主要的输出品。

    (四)、隋唐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隋统一后,加强了对南海的经营和管理,南海、交趾为隋朝著名商业都会和外贸中心。公元607年,隋炀帝派常骏出使赤土国(在今马来半岛),携带赏赐给国王的丝绸5000匹,受到国王的隆重礼待。这可以说是中国的首次“丝绸外交”。

    唐朝经济发展,政治理念开放兼容,外贸管理体系较完善,法令规则配套,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和畅通。唐朝海上交通北通高丽、日本,南通东南亚、印度、波斯诸国。特别是出发于广州往西南航行的海上丝绸之路,经历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8~9世纪世界最长的远洋航线。

    当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开放和奖励外商来华贸易的开明政策,这些措施吸引了大批外国使者和商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对唐代社会的变革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五)、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

    宋朝与东南沿海国家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元丰市舶条”标志着中国古代外贸管理制度又一个发展阶段的开始。但是为防止钱币外流,南宋政府于公元1219年下令以丝绸、瓷器交换外国的舶来品。这样,中国丝绸和瓷器向外传播的数量日益增多,范围更加扩大。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大大增加了朝廷和港市的财政深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生活,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六)、 元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元代,同中国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亚、非、欧、美各大洲。据元代航海家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记载,光同中国进行丝绸、瓷器贸易的地区和国家就多达220个。元政府制定了“至元法则”和“延佑法则”,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的外贸管理法则。

    (七)、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度发展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已扩展至全球:(1)向西航行的郑和七下西洋:这是明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曾到达亚洲、非洲39个国家和地区,这对后来达.伽马开辟欧洲到印度的地方航线,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都具有先导作用。(2)向东航行的“广州—拉丁美洲航线”(1575年):由广州启航,经澳门出海,至菲律宾马尼拉港。穿圣贝纳迪诺海峡基进入太平洋,东行到达墨西哥西海岸。这样,开始于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经唐、宋、元日趋发达,迄于明代,达到高峰。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八)、清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从海禁到广东一口通商,是清代对外贸易史的重要转折点。进口商品中,鸦片逐渐占据了首位,并从原来的走私演化到合法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海权丧失,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沿海口岸被迫开放,成为西方倾销商品的市场,掠夺中国资源和垄断中国丝、瓷、茶等商品的出口贸易。从此,海上丝路一蹶不振,进入了衰落期。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整个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九)、民国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滑坡

    民国时期列强夺取了关税收支及保管权,关余(关税开支后的余额)也被外国银行控制,中国的海关监督无权过问。走私问题极为严重,民族工商业惨遭打击。这一时期,香港逐渐演变成为远东国际贸易的重要转口口岸。

    未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摆脱了西方的殖民枷锁,海上丝路重获新生。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古老的海上丝路又焕发了生机,走向了复兴时期。

      今天,中国在造船业、远洋运输、海港建设、对外贸易等许多方面都超过了中国古人,其成就无比辉煌。中国庞大的船队日日夜夜航行在世界大洋上,这是一条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它沟通着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传送着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中国人民的对外开放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篇章的继续,已经和继续推动着世界文明向前发展。                              那影响有有哪些呢?这个就很多了1,丝绸之路的开辟,它是人民交通史上的奇迹,它架起了东西方之间友谊和文明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它对汉朝的兴盛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2:商品交流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3: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技术西传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著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已在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系的。天山与昆仑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然而收集这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间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早先西域地区坎儿井技术究竟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一直事件有争议的问题。不过井渠技术和穿井法被证实是用中国传向西方:《史记》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传遍了整个欧洲。                        既然有那么大的影响,那交通工具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并不是以丝绸为主要交易物资,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而良种马及其他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动物也开始不断被人们所使用,令大规模的贸易文化交流成为可能。比如阿拉伯地区经常使用,耐渴、耐旱、耐饿的单峰骆驼,在公元前11世纪便用于商旅运输。      这么伟大的任务,会是谁完成的呢?关于这个是张骞、班固、班超、汉武帝、大月氏、郑和

        中国西汉时期外交 家 。汉中 成 固( 今陕西城固 )人。

    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 。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

    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

    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

    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

    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

    奴发现 ,但仍为匈 奴所得 , 又 被 拘 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

    (前126),匈奴内乱 ,张骞乘机逃回汉朝 ,向汉武帝详细

    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

    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

    劝武帝开西南夷道 ,但为昆明 夷所阻 ,未能通 。元朔六年,

    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

    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

    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

    (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 300 人,牛

    羊金帛以万数  ,出使乌孙 。张骞到乌孙 ,分遣副使往大宛、

    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

    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

    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

    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

    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

    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

    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

    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泉州、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这就是今天我搜索的内容,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丝绸之路的资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fr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