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友——小罗

道友——小罗

作者: 臧新昇 | 来源:发表于2020-04-25 07:14 被阅读0次

            那一年,应一些因缘,我们一起组建了一个小小广论研讨班,利用每周两个晚上在我临时的住处学习两个小时,最初只有四个人。后来因每次上课小罗要来回跑近二十公里的路程,就商量改为网络共学了,一直延续到今天,最初的四人中,就他一直陪伴我到如今……

            其实,写这些也非另有它意,就是一则想表示感谢,能一路相伴多年的朋友不多;二则人老了,一些故事老往外冒,写点记忆中的故事也是留给自己看的,探寻一下过往的灵魂,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其中没有是非曲直的论议。往事如烟,按理说皆已随风飘逝,没有必要执着,就是内心中牵动了一点念头,遂利用点零碎的时间记述一点零碎的记忆。手指快速触摸着手机软键,不用费多少心力就能流出来非常工整的方块文字,这比以往手写或敲击电脑的键盘显得容易,心理的话也就随着手指的点动哗啦啦流出来啦。

            写回忆是留给自己看的,发出来也未必一定是给朋友看的。

            哦,扯远了。

          记忆中,好像是2012年深秋的一个初晚,我独自在佛协狭小的办公室(忘记了在干啥)。这时,佛协所在的那个小寺院的当家领着三个人,穿过昏暗的院落走来。夜风已寒意浓浓,风吹着佛塔上的铃铛叮叮当当地响,四个人就伴随着这清脆的声音进来,当家介绍完离开后就留下一男两女。中年男子就是小罗,二女其中一位也在我们的小平台共学,很了不起的一位女性。

            小罗,中等身材,三十多岁,圆脸,细眼,属兔,眯眼一笑两颗门牙就能证明。

          初次见面,相互间都在观察,体会一下彼此之间的距离。比如三人中,但从木讷的话语和言谈表情就能感受到眼前这个中年男子是个内心厚道的人。两位女性,一位是从事幼儿国学教育年长的某幼儿园园长,风风火火的性格。另一位之前认识,是佛协学佛班的学员,可我觉得她坚持不了多久,一句话:“懂得太多”。

            文革后,中国内地佛教百废待兴。最初,受港台一些佛教主流影响,净土宗最先兴起。当年,大多数佛教徒以求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为宗。可是,缺少教理熏修的修行方式,使不少行者很执著自宗,造成不少人误解佛教就是“死后往上西方”的老太太式宗教。随着各种流通渠道的快速发展,许多信仰者开始汲取来自各类信息媒体的佛教知识,久而久之因缺少清静传承,自以为是,断章取义的学习方式促成各种知见稠林。所以,这也是我们初次见面需要观察的原因,假如话不投机客气客气也算今生缘分已尽啦。

          我利用三个晚上领他们三人共学了日常老法师的《道次第十三讲》(后来好像改为十二讲啦)的前三讲。我很喜欢《道次第十三讲》前面的几讲,反反复复听看过好几遍,老和尚结合自己的经验、人世间的现象和世间普遍崇尚的科学以通俗的理路诠释了为什么要选择佛法的道理。很多人,特别是一些从事科学工作者和知识分子从中获益,并开始涉学佛法。

            三个晚上悄悄过去了,没有遇到打扰,几个人也表现出欢喜心,接下来他们就成为了佛协学佛班的学员。再后来,我们一起组建了“吉祥雨道次第修法”群,一直到如今。但我觉得这么多年他的路走得有点辛苦,并不顺利,可能是人到中年工作、事业、家庭等等障难多的缘故,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交谈。

            那段时间,我生活工作都较颠沛,不固定。这些年小罗不仅仅不厌其烦地陪伴我求法学法,也给我不少帮助。当年那三个晚上经历,后来曾被作为“有自己想法和不配合整体”为反面形象,在某寺一次执事会议上被批,导致我认为身边存有是非,很长时间谨小慎微远离人群。哈哈,这是个小插曲,已经过去了,印象深,随便一提。

            回忆过去曾有的经历,历历在目,也蛮有趣。人生就是赵本山和范伟曾经合演的一个小品忽悠剧中一句不忽悠的话:大哥,缘分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友——小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in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