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歌h
王兄妹妹公公的堂弟也就是她老公的堂叔,前段时间死于车祸,明早出殡。我把这种关系说得绕,是想说明,这“亲戚”和我们特别是和我八杆子打不着。可我还是包了个白事包。
王兄表示反对,说那人和我们没关系。我说反对无效,你有意见可以保留,但这个包还是得包,尽管我也不是很想包,但情境使然啊。
小姑子是从我家回去奔丧,明天还要回来继续帮我们带外孙女。你说,这事我们当哥嫂的能装糊涂吗?
我对小姑子说:“逝者为大。这是哥嫂一点心意,你代我们祭拜下。”
小姑子不肯收,说用不着,你们又不认识又没来往,再说他们家对我们也不好,我公公去世......
“这种情况我看也不用包,”王兄临场反水,突然冒出一句,搞得我十分尴尬,直拿眼瞪他,他没反应。临出门,他俩还在啰嗦这事,我“啪”一下打在王兄后背上叫他住嘴,没成想拍得太响,被他妹听见,又好不尴尬。
车上,俩人纷纷控诉起堂叔一家的不是。今年正月里,小姑子公公患肺癌去世,想请这位堂叔帮忙穿丧衣,堂叔不肯,说你们有子女的。而这位堂叔在当地农村正是做这一行当的,帮丧家打理后事。临到自己堂兄却不肯帮忙,这让小姑子一家耿耿于怀。还有直到她公公出殡,堂叔家子女也没露面。
正因于此,小姑子老公以在外地做工赶不回为由不回来送殡,心里也就没多少歉疚。小姑子本也犹豫,但因离得近,对方又电话催请,一家人都不回也说不过去。尽管决定回去一趟,但心里的疙瘩没解开。
“人都去世了,就别在意了,人家怎么做是人家的事,我们做自己的人。你从哥嫂家回去,我们是你娘家人,尽到礼数就是了。”我宽慰小姑子。
“这钱我还是不想交出去办丧事,要不我拿点给我婶婶,就说是我哥我嫂让带给她,表示下心意。”
“这样更好,活人重要。你就说我哥嫂要在家带小孩子,也没时间过来看你,你自己注意身体,买点什么......”
"这话就不用说了吧,我们不带小孩子也不可能去看她的呀!"王兄边开车边插了一嘴。我又尴尬了,恨不能踹他一脚,这拆台拆得挺起劲啊。
“我会说的,我会说的,”小姑子赶紧打圆场,“我家盖房子我堂叔还帮我们干活的,我婶婶对我也挺好,常拿菜给我们吃。”
这就对了嘛,为人处事多念念人家的好,怨怨相报何时了?堂叔不肯替堂弟穿丧衣也是有道理的啊,这不应该是子女干的活么,怎么让七十多岁的老人动手?正月里堂叔家子女不来吊唁送殡也是情有可原的嘛,那时正值疫情严控,乡村坚壁清野,禁止人员流动,听说送殡车上的人数都是限定的。
这类事现实中挺多。有些人总觉得既然他人对不起自己,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对人家不起,并将此归结为“报应”。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村的婆媳关系。媳妇年轻时,婆婆往往对自己不好,就记恨在心,等婆婆年老体衰,便对婆婆百般看不上,待多年媳妇终于熬成婆,便重蹈覆辙,孰不知,自己一举一动都被子女看在眼里,上行下效,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魔咒。
怨怨相报,其实就是替他人过失买单,把他人错误承袭到自己身上并转承给子女,一辈传一辈,结成一个个死结。谁有能力终结,谁才能真正摆脱命运的魔咒。
管人家做什么呢,如果一件事按常理应该怎么出牌,那就怎么出好了,但求问心无愧。没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