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XJ水晶物语 | 来源:发表于2024-08-26 22:28 被阅读0次

    读《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语译】

    调和大的怨恨,一定会有余留的怨恨,这哪里能说是好办法呢?因此圣人好像拿着借据存根,却并不向人索取偿还。有德的人就像掌握借据那样从容大度,无德的人好像掌管税收那样苛刻计较。自然法则是没有偏爱的,总是帮助善人。

    分享

    “契”相当于现在的借条。古代的契用竹木制成,劈为左右两片,刻上相同的文字,记者借贷的金钱、粮食、财物的名称、数量、人名等,中间刻横画。左片刻着负债人的姓名,由债权人保存;右片刻着债权人的姓名,由负债人保存。

    古人的智慧把“契”写的明明白白,不会有任何歧义。

    但是,我们现在却会因借据引发矛盾。

    一是,有的写成欠条,有的写成借条。两者的法律时效是不同。欠条诉讼时效是三年,当然快到期的时候,可以再重新写;借条诉讼时效是20年。欠条是该给付的工钱或者货款等给不了,可以写“欠条”;借条,是从对方借到了钱或者实物等。

    二是,写的内容不具体。单说借条,要写明因为什么事(用途)从谁(姓名,身份证号码)那里接“到”(一定要加上“到”,说明到手了)多少钱或实物(数量大小写,实物的名称、规格、型号等),什么方式是现金,还是微信、支付宝,还要写明利息等等。

    现实生活中因为借据到诉讼环节引起的歧义并不少见,所以,还是越规范,对谁都有好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ma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