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上读到一位上海朋友的文章,他们那里的学校,不论公立还是私立,新入学的学期老师都会到每个孩子家里家访。
不仅班主任来,亲手送上光荣的录取通知书,还会有各科科任老师来,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全程会有照片、视频记录,和家长沟通后,会留下家长的签名。
隆重的入学仪式,孩子和家长对老师有了大体了解,老师也对孩子本人及其家庭情况也有了大致轮廓,对今后的教学和育人都会有无形的帮助。
这也奠定了上海的领先教育水平。
家访在我们这个城市早已成为了历史。
我读小学时,班主任会来每个学生家里家访,那时候的老师配“辛勤的园丁”这个称号,每个孩子在他们的眼里都是一粒优良的种子,相信通过他们的双手精心栽培,用心抚育,都会成为国家栋梁。
老师到家里来坐坐那一刻,学生是紧张而害羞的,家长是敬重老师的,毕恭毕敬为老师端茶,虚心听取老师的反馈和建议。
这一家访仪式,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渐渐取消了。
取而代之的是家长最怕的“请家长”去学校,孩子一旦“犯错”,在老师眼中算比较严重的“错”,或是屡教不改的”错”,老师就会通知家长来受训(我管不了你家孩子了,做父母的该好好反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的)。
那一刻的家长,真恨不得有一条地缝,马上消失。
为了教书育人的目的,老师和家长本该有的相互沟通,却演变成了批斗会。
时过境迁,整个教育环境变了,老师的目标是出成绩,要分数,绩效考核,因此分数考得高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什么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都靠边站。
上海传统而先进的家访也该推而广之,各科老师对孩子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有了大致了解,对孩子的个性也略知一二,因材施教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