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
对“猜想一:药物的提纯是增加毒副作用的原因”的再分辨

对“猜想一:药物的提纯是增加毒副作用的原因”的再分辨

作者: 古原青草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22:45 被阅读428次

    这三大猜想在本ID这里,由来已久,非一日而成,但是要别人理解,要在现代的一些观点上进行再分辨。

    猜想一:药物的提纯是增加毒副作用的原因。

    1. 从物理化学角度来考查。单一的化合物进行溶解,会吸热或者散热,或者产生气体,总之,要将物质提纯会消耗很多能量。将这样的东西吃进去治病,也会让体内进行本不该进行的吸热散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而消耗人体内的大量能量加以应对。病人额外的消化药物的机体能量支出,对于病人而言就是副作用。人面对药物,首先是吸收药物,吸收之后,根据物理化学等反应的原理,会部分进入人力血液进行代谢,部分停留在人的从胃到大肠的通道中,在这两个维度,进行着药物对人体的作用。例如为了减小阿司匹林对胃的损伤,于是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凝的治疗时候,一般选择肠溶片。但是,阿司匹林的前世今生,请看下面:

    看看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

    阿司匹林——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1. 原料物质苯酚:苯酚是德国化学家龙格(Runge F)于1834年在煤焦油中发现的,故又称石炭酸(Carbolic acid)。使苯酚首次声名远扬的应归功于英国著名的医生里斯特。里斯特发现病人手术后死因多数是伤口化脓感染。偶然之下用苯酚稀溶液来喷洒手术的器械以及医生的双手,结果病人的感染情况显著减少。这一发现使苯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外科消毒剂。里斯特也因此被誉为“外科消毒之父”。

    制备方法:苯酚最早是从煤焦油回收,目前绝大部分是采用合成方法。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的技术路线,已发展占世界苯酚产量的一半,目前采用该工艺生产的苯酚已占世界苯酚产量的90%以上。其他生产工艺有甲苯氯化法、氯苯法、磺化法。我国的生产方法有异丙苯法和磺化法两种。由于磺化法消耗大量硫酸和烧碱,我国也将只保留少数磺化法装置,逐步以异丙苯法生产为主。

    苯酚副作用:

    健康危害 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高毒,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2. 苯酚制备水杨酸

    a、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蒸馏脱水后,通二氧化碳进行羧基化反应,制得水杨酸钠盐,再用硫酸酸化,而得粗品。粗品经升华精制得成品。原料消耗定额:苯酚(98%)704kg/t、烧碱(95%)417kg/t、硫酸(95%)500kg/t、二氧化碳(99%)467kg/t。

    b、其制备方法是由苯酚钠盐与二氧化碳羧基化后再经酸化而得。 用苯酚及液体烧碱制成苯酚钠盐溶液,真空干燥,然后于100℃下慢慢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当压力达到0.7~0.8MPa时,停止通二氧化碳,升温至140~180℃。反应完毕后加清水,使水杨酸钠盐溶解后进行脱色、过滤,再加硫酸酸化,即析出水杨酸,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成品。

    3. 乙酸酐

    1.乙烯酮法 此法是目前国际上工业化生产较普遍采用的方法。醋酸经高温裂解生成乙烯酮,然后与巴豆醛缩合成聚酯,再经水解、精制即得成品。 2.丙二酸法 由丙二酸、巴豆醛缩合、脱羧而得。 3.丙酮法 由丙酮与巴豆醛缩合,再经脱氢而得。 4.丁二烯法 以丁二烯和乙酸为原料,在醋酸锰催化剂存在下,于140℃加压缩合,制得γ乙烯γ丁内酯。丁内酯在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作用下,开环得山梨酸。 5.乙酸在高温下裂化可得乙烯酮,然后再用乙酸吸收得乙酸酐,精制时通过加入苯共沸蒸馏除去乙酸或通过高效减压精馏可制得高纯乙酸酐。

    副作用: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有刺激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休克等。   慢性影响:受本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患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在回忆一下前面:

    阿司匹林——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于是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也就集大成了,一点都不意外:

    1 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2 过敏反应 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3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大时出现,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停药后2~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大剂量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心和呕吐。

    4 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伤通常发生于大剂量应用时。这种损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点是发生在治疗后的几个月,通常无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腹部的右上方不适和触痛。血清肝细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显的黄疸并不常见。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全身型类风湿病儿童较其他两型风湿病易出现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害后,临床处理方法是停药,给予氨基酸补液、VitC及肌苷等药物,口服强的松,症状一般在1周后消失。

    5 肾损害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长期大量服用该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有人认为,部分肾盂癌是滥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药的继发性并发症。

    6 对血液的影响 阿司匹林通常不改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含量。但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7 心脏毒性 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心血管没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大剂量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中毒剂量可通过直接和中枢性血管运动麻痹作用而抑制循环功能。

    8 瑞氏综合征 阿司匹林应用于儿童流感或水痘治疗时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瑞氏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脑病和肝脏脂肪浸润综合征,常常发生于某些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后。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水杨酸盐、外源性病毒如(黄曲霉素)、内在代谢缺陷等,各因素可相伴存在或各因素间相互影响而造成。临床上病毒性感冒时不主张使用阿司匹林。

    9 交叉过敏反应 对该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但是对该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

    这个毒性,在中医药里的毒性排名一定会评为大毒,估计和狼毒,也就是所谓的断肠草可能是相似的,甚至还要更加进一步。用这个来治疗一般的疼痛和感冒发烧,在本ID看来,肯定是脑子里水位高了。

    就这个还是西医最能拿得出手的常用药,这个好玩吧。选药的思路就错了,你能让那些药厂怎么办?是不是骑虎难下的感觉?

    所以相比而言,中药用小青龙汤治疗感冒发烧,绝对是良心药,放心药了。不良反应不明,是因为,用对了,真的没有什么副作用。

    看了阿司匹林的前世今生,那些药厂在本ID心中的地位,到今天为止,又一次大打折扣,阿司匹林从石油中来,让本ID想到了纺织业,工业添加剂业和食品添加剂业那些药厂很可能就是把这些行业毒物经过筛选就用到人的身上了。

    为什么西方制药都从大毒选起,这个本ID确实不清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夜烬阑珊:1.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2.中药并非无毒,中草药肾病可以了解下,而且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中药说明书都未写明毒副作用,禁忌症也都是不明。什么都是不明,尚不清楚。:sweat::sweat:
        古原青草:@夜烬阑珊 剂量默认为显效最小剂量。毒副作用看药原著,里面都有,现在的人为了钱,全部省去。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养错了继承者。比如,小青龙汤孕妇绝对禁用,对身子薄弱精神亢奋的人也禁用。
      • 古原青草:@东子_e532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西药喜欢用大毒治病。另外请不要在这里show下限。
        东子_e532:@古原青草 你@我的是什么问题,我就答什么问题,我还用看你文章,你文章的影响因子是多少?
        古原青草:@东子_e532 怎么选是方法论问题。另外,没看原文就来评,本ID确实要吊打你了。
        东子_e532:@古原青草 大毒又是什么?在现代医学里只关注大规模双盲对比实验的结果,有效性远远大于毒副作用,谁可以通过,谁就可以被使用。

      本文标题:对“猜想一:药物的提纯是增加毒副作用的原因”的再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oz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