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都11点我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大概是分享和老公的日常生活,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打开看到有新消息。有一个是爸爸点的赞,我突然有点惊讶又有点伤感。
其实原本我是非常喜欢发朋友圈的,自从有微信后,经常发发自己的动态。或是身边的生活,或是拍拍照片,或是一些小记录,或是和老公在一起的日常。
后来经常就有微信里的好友评论说我晒幸福,撒狗粮。我知道这些评论中有来自好朋友真诚的祝福也有许多是酸溜溜的语气。起初我觉得无所谓吧,反正我分享的是我自己的生活,本来我微信好友也不多。后来因为工作关系,加了很多同事,有些也不是特别熟悉。有时候发了朋友圈,经常有人吐槽我秀恩爱那些,觉得怪怪的。
渐渐的,我学会了分组,每次发朋友圈屏蔽一些不熟悉的人,搞得发个动态真的是累。
有一次和几个女生朋友喝酒,然后我们就聊到这个话题。那个女生告诉我一句话。如果聊天的一群人婚姻生活都是幸福的你可以分享你的幸福,如果面对不幸福的一个人,你不要老是说你和你老公有多恩爱。
我不知道是因为这句话的影响还是有孩子之后生活变得忙碌了,后来我就只在QQ空间里那个隐私的相册传照片。
朋友圈更新的越来越少,周围的同事不会因为今天你没有发朋友圈来问你怎么了,也不会有人因为你发了朋友圈来问你心情是不是不好。
直到那天晚上爸爸给我的朋友圈点赞,我突然觉得,发朋友圈的意义在于总有人其实在默默关心你。
我想到小时候,三年级开始爸爸让我坚持写日记,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大学毕业。而高中以前,那些日记本就是我和爸爸沟通的纽带。
还记得第一篇日记就是写的我爸爸。最开始,我的日记都是记的身边的事,人和物风景。后来会有我的心情,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再后来会有很多生活的思考,甚至情窦初开的情绪都会记。
爸爸每一天都会认真看我的日记,看完之后放好,他不会马上和我讨论,也不会教训我哪些是不对的。只是会在一起散步或者做家务的时候不经意间聊会儿,引导我。
对于每个年龄阶段的情绪脾气,他都接受我,包容我。所以我很平稳的度过了叛逆期。我也很好的知道了原则性和责任感。
后来我常常和袁先生说,对于我来说,爸爸的教育是很成功的。因为对于生处农村的我,而且爸爸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他教会了我爱与责任,而且很好的保护了一个女生的脆弱发展期,让我一直是三观正的人。
我就那样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保持着和爸爸的心灵沟通。到后来高中大学,工作,我都保持着每天和爸爸妈妈通电话的习惯,和他们讲讲发生的事。
后来有小孩了,还是会每天开视频,但是多是看外孙,聊天的时候少了。
所以我明白了,其实我每发一个朋友圈,都是在和他们分享我的日常生活。让他们知道我每天发生着什么,过的怎么样。
朋友圈就是我那时候的一页页日记,写给爸爸妈妈看的我的生活,我的心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