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篇个人原创。
感恩关注,欢迎转发。
1
几年前在辩论综艺节目《奇葩说》上曾有过一次精彩的巅峰对决,随后那期节目也在当时成功破圈,并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与讨论。那次的辩论题目是“美术馆着火,在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下,你救哪一个”,辩论的双方是脱口秀名人李诞和辩论圈大佬黄执中。
当时黄执中的论点是救画,因为“随着你对世界的认知越高,你能听到的哭声就越遥远”,你就越能对远方别人的苦难感同身受。而李诞的观点则是义无反顾的救猫,理由之一是“近处的哭声你都不管,管得了远处的哭声吗”。那一次双方都表现出了超高的辩论技巧和临场发挥,观众看得十分过瘾。
2
这两天声浪最大的“远方的哭声”肯定就是“巴以冲突”了,它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全世界最多关注的目光。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几十年整体上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如果不算已经持续一年多的俄乌战争的话——许多人甚至都已经忘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事实。
与此同时我却看到了另一则少有人关注的国内新闻:59岁大叔打零工等不到活不敢吃饭。说的是一个合肥的建筑小工,每天没挣到50块钱就不敢吃饭,因为没法覆盖当天的生活成本,有时为了忍住饥饿甚至要把腰带打出新孔,以便能收束到最紧。
这是刚刚过去的2023年国庆假期中上传的一条网络视频。不知道为什么,这条新闻在我心里引起的震动比巴以冲突的那条更大。
3
战争当然是残酷的,也没有哪个正常人会期望,除了那些想靠战争牟利的野心家和被视为“人类公敌”的恐怖分子。这两天看到的相关新闻里也尽是血腥的味道:在以色列参加音乐节的多国年轻人被无辜射杀;仅仅两天双方死伤人数已超过6000;这轮冲突又必将引发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新一轮的仇恨与屠杀……
我能理解网上的大部分战争关注者。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他们这样做有充足的理由,毕竟我们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传统。再者比起升斗小民的悲惨境遇,宏大叙事的战争显然更吸引眼球。
但我想提醒各位的是,在关注远方哭声的同时,或许我们可以把注意力分一点点给近在咫尺的哭声。胸怀远方固然没错,但也不应该对身边正在啼饥号寒的同胞视而不见。
4
或许个人的观察范围太过狭窄,不具代表性。反正自冲突开始这两天,我在网上大量看到的是,网友们一如既往的忙着表态站队,支持巴勒斯坦还是以色列,然后忙着去异见阵营前谩骂攻击;或者是各种局势分析,又是双方综合力量对比,又是对下一阶段攻守态势的趋势预测……那种种指点江山的架势,仿佛他们不是在万里之外的屏幕前打字,而是身处巴以冲突的中心地带一样。
也不是说这样不好吧,反正我总觉得这些人在历次事件中的表现的确挺让人费解的。现实中他们若见到大街上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任意插队等丑恶现象未必敢吭一声,却总喜欢对万里之外从未见过的族群口头灭绝,只为了维护头脑中那点自己都未必说得清来龙去脉的虚假“正义感”。这怎么看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黑色幽默。
5
我再强调一遍,我并不是反对关注世界大事,我只是觉得比起那些世界大事,普通人更应该关注的是身边人的生存生活状态。毕竟远方的国家战争民族仇恨这种事轮不到平头百姓来操心,但59岁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时吃不上饭的处境却有可能落在你我这些蝼蚁身上。
远方的哭声也不是不听,但我觉得还是先顾好自己的同胞吧。作为个体如果能力暂时达不到,至少对这样的事情先保持关注,关注的人多了才有改善的可能。大众的关注并不能决定远方战争的走向,却有可能让一天没找到活干的建筑小工吃上顿饱饭。
等到这个国家人人都能吃饱穿暖了,都不会再因为当天没挣够50块钱就不敢吃饭了,再去关注远方的战争会比较合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老祖宗千年前的殷殷教诲时至今日我觉得并没过时,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
愿天下没有战争,愿每一个农民工在没找到活干的日子里也都能吃上顿饱饭。
《如是我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