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痛苦。许多时候我们把痛苦的归结于不幸,也就是客观因素。这些客观因素因为太多的人和事揉杂在一起,变得很难控制。人生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会在复杂的人和事中去找到主要规律,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去避免不幸、达成满意的结果。
然而,这是我们的理想状态。现实中人生就是苦难重重。虽然我们可能会进步,会变得更有经验、才识乃至智慧,但只要我们还在路上,我们就永远不够好。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而我们永远达不到能够完美解决的境界。
今天刚好看到一篇文章说之前那个浙大研究生留了遗言投钱塘江自杀的事情。按理说,浙大的研究生,在国内也算是天之骄子了。大好的一片前程,就因为自己承受不住痛苦,选择了放弃生命,想来真是可惜。
这也算是自己的一种选择吧,我可以尊重,但不会赞成。
在我看来,人永远是有选择权利的。不管遇到怎么样的困难,一个人至少可以有两个选择:积极面对,或是消极面对。
不管怎样,积极面对总是比消极面对,更大概率能获得好结果吧?因为积极面对,至少可以在危险中寻找机会,至少更能保持坚韧不放弃,至少能减少受不良情绪影响的因素。
虽然有时候消极处理也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但它终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是需要极好的运气的。毕竟这篇文章的前提是,我们都认为自己是理性人,我们追求的是概率,而不是运气。
好,说好了,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选择积极面对。
如果让我说,什么是成长的基础,我会认为是:持续保持积极的心态。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积极、持续。
第一,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很难给自己的生活增加难度,也就是说,会一直被困在自己的舒适区内,不敢去挑战自己。一旦生活增加了难度,在这样的人眼中,就是困难重重,麻烦不断。但是一直停留在舒适区,又不会使自己快乐,没有成就感,没有变得更好,精神上和物质上都难有提升,也痛苦。没有积极的心态,就失去了促进自己去接受新挑战的动力,于是就难言成长。
第二,需要持续保持。每个人都会有一时热血的时刻,但难的是持续做到。不要说做到一件事情,就是什么都不要做,只是保持一种心态,都极为困难——事实上,持续保持积极心态,可能比持续做到一件事,还更困难些。人的心是肉长的,是肉长的就不是钢筋铁骨。我们受情绪的影响太严重了,越是刺激我们情绪波动的事情,就越会让我们失去理智,同时也很可能失去积极心态。
而如果不能持续保持,三天热情并不能帮到我们太多,反而会在一次次的挫败中打击自己的自信心。所以积极心态是需要悉心呵护的,这是一种附带于身的能力,我们要让这种能力被培养得越来越强大。
怎么做呢?
哈佛的心理学教授Shawn Achor在他的TED演讲中讲了几个办法,我认为是保持积极心理的好办法,包括:每天写3个感谢、记录积极的事情、锻炼身体、做冥想,还有每天随机地帮助一个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尝试,我自己尝试过,觉得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这是日常的锻炼。那从自己的心态上,怎么去看问题,从而可以保持积极心态呢?我自己有几个观点:
· 尽最大努力让自己认清和接受现实:天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会让你错误地判断形势,形成不切实际的期待。而当事实一路往下演进后,这种天真的想法往往会带来糟糕的后果。而在此时再来感慨运气不佳,那就真的无济于事了。宁可在前期保持近乎冷漠的理智,把现实看得清清楚楚,去接受这个现实,在这个基础上,做靠谱的、现实的期待和计划。
· 在每一次的状况下,努力去找到那个可以帮助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的关键因素。着眼未来,而不是着眼于当下的一城一池。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未来,而不是现在。不要在意表现的优劣,在意进步。
· 改变能改变的事情,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很多事情的走势不是自己能完全把握的,既然这样,就不能期望这件事最后一定是如自己所愿。我们能做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对于不是由自己控制的事情,不要去强求和期待过多。不过,我们可以去做很多积极的努力,让这件事最后成的概率提高。可能经过我们的努力,这件事成功的几率从1%变成了99%,但最后却因为某个意外失败了。不要紧,如果我们学会了如何做到99%的成功概率,即使这次失败了,下一次我们再做同样事情的时候,成功的概率就极大提升了。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收获和意义。
· 不去抱怨。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抱怨,其实就意味着没做好上一点。没把注意力放在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上,而去抱怨自己改变不了的事情。
· 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要改变局势,就先改变自己。只是有些自己的问题可以立即改变,有些不能罢了——不过大部分都是不能立即改变的,所谓积重难返。那么这其实就是第一条——我们需要尽最大可能让自己认清和接受现实。现实就是,大部分问题都不是可以立即改变的,如果想改变,就一定是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所以,日拱一卒才是最好的策略。慢,才是快。不要着急,急除了把事情变得更糟糕以外,还有什么用呢?
· 给自己一个安全空间,允许自己暂时垮掉。我越来越觉得,人毕竟是个感性的动物,虽然现在的文化已经在让人尽可能地变得理性了,但这一点还是难以改变。除非等计算机替代了人类主宰了这个世界吧。扯远了。人既然不能完全保持理性,那么就应该要接受自己会在相当一定的时间内会用感性、也就是情绪这套系统来处理问题。也就是说,你那颗肉做的心,总是会有难受的时候。这个时候不是说理性不好,而是理性可能未必能在这个时候被立即调用。所以,让自己有垮掉、有放空的时刻,就变得必要。不过,这个垮掉是有时间、范围的限定的,不能无限期、无边界地垮,否则那后果太严重了。
但别忘了,垮完回来,就是让理性来掌控局面的时候,怎样做出积极的选择,怎样把危害降低到最小,怎样从痛苦中吸收到更多的经验和力量,这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