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会觉得有些着急吧,从放下书本,到意识到许久没读书了于是终于重新拾起课本,到自以为读了很多,都最后放下书本之后突然之间会仔细想想:我们究竟读了些什么? 然后发现只记得大概的轮廓,当初的感觉或者震撼依旧真实地可以回忆,但是具体的细节大多数时候却一无所知,都说读书如同交友,这一点的确有些相似,我对朋友的熟悉感和安全感是自动的,但是有些相处久了的朋友我并不会记得为什么开始和他相熟。
曾有人说:我忘记了许多年前吃的食物是什么,但是他们后面都变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读书亦然。听起来很感人吧?可是。。仔细想想,我真的相信这种话吗?这是我的愿望还是的确如此,我认真地审视了自己,又逼问了几个朋友仔细想想,痛苦地得出结论,看来是真的忘了,我不是反对这种说法,只是反对他的必然性。很多时候的确有很多书当时读了感觉很有道理,然后就忘了。一开始以为是自己记性不好,后来发现,原来大家都这样啊?
对于这个我思考了很多原因,回忆自己读书时的思考活动,发现,也许读书的时候变成了做一道道的判断题吧?低级一点的靠情感和浅显直观的逻辑看书,容易被鸡汤感动;高级一点的靠原有的自己的知识体系来看书,用自己的知识来判断是否合理;再高级一点的在自己脑子里按照书本所提构造模型看是否自洽。但是,判断题终归是判断题罢了,在得到这句话很有道理啊的感觉之后,这个东西在满足了读书的快感之后就已经被彻底消费和浪费了,并没有被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里,也许会在某一天在哪里看到,然后想起来,啊,我之前看过!可是,然后呢?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惯性,而且虽然进化到今天,把自己从粗鲁野蛮不经思考变成一个基本的文明人都得依靠教育尚且才能勉强实现,更何况是把一个基本的文明人精益求精地培养为一个可以真正利用书籍的人呢?在这里不针对科学书籍,因为科学书籍是可以让人理性的,你只能在他的体系下阅读他,但是一旦描写的涉及我们的生活,我们对于自己生活的熟悉甚过书本太多,放下书本之后就回归了生活,这种阅读是把生活和阅读割裂开的,人的思维惯性实在太强,阅读可以说给人开了门,可是人却像是进去感慨了一下景色真美啊,然后就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不得不说挺可惜的,如果是这样,我们在读书中所获得的大脑,也和那些声色犬马的大脑有什么区别么,不也只是寻求大脑的刺激罢了,我们要通过寻求读书寻求真正的改变啊!
那要怎么改变像做选择题一样的思维方式呢?我试探的方法有笔记和反省,人的脑子记不住太多的事情,那我就干脆记住两件事吧:记下觉得有道理的,定期回想自己最近是否有用上这份知识,其中关于生活的在晚上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的确,还是很难,可是这样已经是把很多件事变成记笔记和定期思考两件事了吧?大脑记不住,纸笔很诚实。好的办法总是很简单,当然,我不是说我这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至少可以提醒我们,我们是在阅读书本,不是在阅读判断题,要让阅读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而不是思想在观察书本却始终忘记接受它,至少是时刻提醒自己。
不过虽说是判断题,如何判断也是有很多道理吧,下篇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