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省市机构改革逐渐出炉,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很大一批参公管理人员感觉前途渺茫,不知道未来会被怎样安置。
严格来讲,参公人员确实不是公务员,参公管理只是一种管理模式,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编制,参公人员使用的是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但参公人员不管是考核还是收入,都参照公务员标准。至少我认识的参公人员没有谁因为是参公而收入比我低。参加遴选什么的也和公务员没区别。从这个角度来说参公人员并不低人一等,完全没必要妄自菲薄。
现实中的参公管理单位大部分都是执法类单位,参公管理人员大部分也承担行政执法方面的工作。行政执法人员今后会有独立于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管理、考核和晋升通道,这是大趋势,收入也会相应提高。当然,高收入意味着额外的责任和风险,以后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很多人害怕参公不稳定,害怕单位哪一天就不参公了,自己也就成了纯粹的事业编制人员。这个风险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现实中一个事业单位要申请参公,程序非常复杂,要求也很高,通过申请非常不容易,有的事业单位申请了N年都通不过的。还有人在纠结参公人员在往行政机关的交流上有障碍,这个至少目前来说也是事实。但第一,完全打通交流通道是大势所趋,这个已经明确过了。第二,就普通的小科员来说,就算是正式的公务员,能有多大几率可以交流到别的机关?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能有几个?别说交流到别的机关了,就算在本单位内部,能爬个副科实职的能有几个人?反过来说,行政机关的普通科员面对调去参公管理单位担任实职副科的机会,有几个人会因为编制问题直接说NO?
总之,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之间的区别基本只是理论性的,主要的几个不稳定因素现实中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真的是很有野心希望在体制内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人,参公不考也就不考了;如果只是想混进体制内过过安稳小日子的考生,真心觉得没必要去鄙视参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