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刻在心底的一种疼痛。这是我阅读《马燕日记》最深切的体悟。
马燕,生活在遥远的大西北宁夏海固。那个地方早就在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可九五后的马燕就在那里出生、长大。念书到四年级被母亲告知,五年级要被迫辍学了,一贫如洗的家里要竭尽所能把念书的机会留给两个年幼的弟弟。这对于马燕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无法接受的现实。对知识如饥似渴的马燕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信中的那句“妈妈,如果我不上学了,我的眼泪一辈子都流不完。”真的让人心碎一地。
一身病痛的母亲四处筹借款项,让马燕返回了校园,继续念书。那母亲的种种无奈和痛苦也令人无比心酸。总有人无法被看到,被帮助,被关爱。然而母性的光辉注定温暖照亮孩子的世界。这个淳朴善良的西北女人用全部的力量救赎自己的儿女,用母爱的坚强和勇敢把马燕送到了希望升起的地方。
马燕用日记抵消贫困带给自己的烦恼、煎熬,从四年级一直写到六年级,写了几大本。她用稚嫩的文字记录着自己简单的生活。那一张,一张薄片一样的纸上流淌的文字充满着温度和力量,感染着阅读她的人。我为马燕曾经忍饥挨饿落泪;为她买不起一元钱的菜心疼;为她舍不得一块钱坐车在风雨中走几十里路而悲伤;为她终日里担心忍受病痛的妈妈在外劳作而揪心。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承受的不仅仅是贫困、饥饿,还有随时都会失学的隐忧。
冥冥之中,天助人。有谁会想到,有一天这些日记被马燕的母亲送到了来宁夏海固采访的法国《解放报》的记者手中。从此《马燕的日记》在法国被传阅,马燕被关注,希望之门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被打开了。我既相信是上天不愿意看到都二十一世纪了,还在贫困中挣扎的马燕为失学而痛哭流涕,我更愿意相信是马燕骨子里的倔强、执著、坚定成全了她的求学梦。
没有人能选择出生成长的环境,但每个人都有权利去争取更好的活路。马燕赋予自己改变命运的权利。她从小目睹因家贫落魄潦倒的父亲无奈、无能为力,目睹了周围的亲友被贫困捆绑而伸不开手脚。父亲和他们一样,没有文化知识,没有能力去突围残酷的现实让马燕滋生了要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念想,她在日记里很多次写道,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找一份工作挣钱给妈妈治病,给父母带来好的生活。
想必马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用朴实的文字记录的生活,会被带到遥远的国度,陆续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让更多更多的人深受感动,纷纷向自己伸出援助之手,把她和更多深陷贫困的伙伴推向希望之门。改变命运的不是马燕的日记,而是马燕不向苦难屈服的信念和坚定。
一个人骨子里干净和自尊、自强注定不会被污染。高中毕业的马燕出国留学了,在遥远陌生的国度里依然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尊重和爱护。她曾经经历的种种困难并没有让她退缩,而是让她构建了一座坚不可推的精神长城。马燕无需感谢贫困,应该感谢绝不屈服的品质让她抬起高贵的头颅行走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在这个春天,我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分享过《马燕日记》,也曾经几度哽咽。我希望躲在黑暗中的精神贫困式的马燕都能够在《马燕日记》中汲取养分,在成长的路上挺起脊梁大步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