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最经典的作品《战争与和平》近日有幸终于完整拜读,恰逢马克思即将结课需要读书报告,就在此发表吾满腔感慨。
马克思主义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对我指导意义最大的就是老师在第一节课给出的其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听了太多人跟我说:“哲学有什么用啊?”小生不才,终日在思索哲学茶饭不思,最后却依旧无法被世人接受完全改变世界。但是哲学是有用的,没有哲学活着其实就是没意义的。一直不想说什么公开的话表达公开观点,因为觉得任何人的认知与追求真的不一样,所以我不该也没权利在自己也不过是个人的条件下去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某个人某类群体。但是反观各种自我无比的人随意发言煽动情绪发表言论,甚至粗俗者位居高位引领社会主流,我真的不得不说一说了。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几乎并重的优秀小说,在一个尽力还原社会大背景众生百态的前提下,我还看到了两位男主展现出来的半对立半共同的理想主义形象。究竟人的一生,是要沉溺无尽的欲望为了无尽的欲望不择手段得到后就无限放纵么?是要为了功名不顾一切忍受一切牺牲一切么?是就像英俊点的那位男主一样在战场上自己将死之时安静地望着天空看透一切就是享受当下的宁静超然物外么?还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大义宁可飞蛾扑火毫无所得甚至像胖男主只身要刺杀拿破仑呢?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两种人生态度。通俗来讲,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至于这个主义区分有什么用呢?哲学存在、我们思考、我们考量、我们有一个主义约束作为判断基准权衡、我们过一生、我们组成社会组成时代。我很肯定木鱼水心的观点,即理想主义最明显的理解可以说就是看问题重点放在对错,现实主义权衡好坏利益。是,我知道,韩寒说过,小孩才看对错,大人看利弊的。我不能说大人不成熟,我不能否认这种成熟维系了如今的社会相对稳定。就像小说里的人,就像当今社会的人,为了利益为了一时的开心在一起,因为利益不满足因为没有感觉了就那么有道理的离去,就像某四小时电影里杀人事件的小明和小四一样。
很有趣,曾有一个我极其要好的朋友的绿茶婊前任说过一个观点,喜欢就在一起,不快乐就和平离开。我一直在想,这样对么?如果人们谈恋爱做朋友之前就说好“我们现在很开心我们在一起享受当下的开心”“我们不开心了我们就和平的分开彼此都不伤感彼此都快乐过”哦,如果果真如此,那就是满足欲望,与爱情无关么,那就是开心的玩一玩,无关爱情我毫无批判。而且试问,那些绿茶婊与老实人的故事,绿茶婊没有表示我是玩玩,备胎是很专一很舔狗的呀。我半肯定这个可以少一些真心之人被伤害,却否定这纵容薄情的想法。女主和大鱼海棠一样,爱就那么不容世界反对,可以原谅自己。人们为了利益,就会接近有钱有势不顾感情。人们有困难,就是看笑话不去帮忙不给关心。这样的社会,很鼓励人发展努力么?我踩死你我就赢了么?
这部小说也反映了很多人的两面性,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一个伟人的人性就像芳华里一样就厌弃恶语相向曾经的榜样,也不能因为一个小人有一点点人性就觉得恶人可以原谅。不理智的说,不就是人们纵容自己,才有这理想主义式微的时代么?在这样背景下,怎么可能理想主义熬出头被证明正确呢?错误规则下,战争与和平只会被人们称为艺术不被践行啊…………
感谢这一部大家之史诗。让我了解伟大的艺术家还是有很高追求的,让我相信人类美好品质还是有过的,马原之精神引导人文关怀,在所谓资本主义的西洋人笔下我也看到了。希望人们真的可以借此清醒,可以追求真正为和平战争的人生,贯彻马原改变社会的信念终将闪耀这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