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视阅读
看包装(出版次数,作者,建议类别)
看整体(目录、序言)
看细节(关键词,关键段落)
随便读几个段落,判断是否值得读
读后收获:
关键词:整体性阅读,获取,理解,拓展
重点读的部分:整体性阅读方式是怎样的,原理是什么,和我平时的学习方式有什么区别,我可以借鉴哪些,生活中应该怎么来用。
二、分析阅读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获取:尽可能获取知识,自己想要的信息,知道这个内容说的是什么,如果可以简化更好
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拓展:深度拓展(知识的背景探究),横向拓展(与原来的知识建立联系),纵向拓展(比喻法,内化法——视觉化:同样的知识如果用在其他知识中是怎样的)
纠错:知识网络的修剪工作,删除错误的联系
应用:学以致用
测试:判断自己处于五个阶段中的哪个阶段,自己的弱点是哪个,该如何改进
阅读过程中,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一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我该怎样记住这些观点
(3)我要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开以及应用它
看完这点,想到了赵周老师的拆书法,RIA,R是阅读,是获取知识,I是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来,A是联系自己的生活,看看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或者,自己以前哪些可以改进。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需要读书并且应用,将知识内化,真正变成自己的。
一个小技巧:针对提高理解力
用三分钟时间阅读资料,,然后合上书,写下你记下的知识点,然后再读一遍资料,边读边记下所有的知识点,两份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正确的知识点有多少,错误和没写的有多少,用前者减去后者,再除以总数,得到的就是你阅读这类资料的理解能力。
不断练习,你的理解能力就会提高
理解和拓展的小方法
比喻内化法:
看到一个概念后,明确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然后开始进行联想,在脑海中建立图像,图像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再加上感官,试着用手去摸它,去打开它,去嗅它,在加入更多的情感和感觉,不断优化和重复,直到你一想到它就会回忆起知识。
图表法
流程图
信息压缩技术:
记忆术——比如RIA,用易记的词语概括
压缩笔记——拿几张白纸,用最小的字,写下书中主要的观点,接着写下与之相联系的观点,公式,概念和定义,一直持续,直到写下所有的主要观点,最后进行修饰和整理。
看到教主法的微博:
我左思右想,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学任何东西都比一般人收获更大,其实原因很简单:1、联想力强。2、结合实际。3、动手。4、深入且延展。
学会了学习方法,有两个用途,一是授课,靠讲学习方法赚钱。一是应用,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各种需要和感兴趣东西,加速、提质。然而即使是前者,也得有应用来做为实例吧,否则何以服人?单讲学习方法,只看重学习方法,以为掌握了点金之指就可以,够不够?
这才是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只是单纯的看或者学,你的学习速度会很慢。
联想力强其实就是拓展,将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或者自己的关注点结合,更好的理解作者的看法;结合实际,就是与当下的现状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动手,更容易加深印象,找到自己的薄弱点。
联想力为什么弱?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这几点:1、缺少好奇心。2、缺少兴趣,不关心自我生命品质,目的性太强,而且只看重一个目的。3、不关心他人,不愿意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