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读史书看到一个故事,1940年5月初的一天,重庆遭遇日寇轰炸。当时正在重庆的一代大儒梁漱溟赶上了。空袭警报响起之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防空洞,但是,梁漱溟没有跑。此时正在房间里读书的梁先生,平静地把一张藤圈椅搬到学校的操场上,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自己的阅读。日本飞机来了,到处是爆炸声,震耳欲聋,此起彼伏,似乎要将每一寸土地都轰炸一遍。但是,梁先生始终没有动,彷彿一切如常。这种情况不止一次,后来梁漱溟于香港沦陷时,又遇上日军飞机对无辜平民猛烈投弹,炸弹在距他不过二十丈的十字路口炸响,所带来的风的压力使人耳鼓生疼,那一刹时间的震动使所有人都惊恐万状,而梁漱溟依然还是神色不动,泰然自若。
能够如此泰山崩于前而不瞬,卒然临之而不惊,在于梁漱溟坚信:“我晓得我的安危,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太大的一件事。我相信我的安危自有天命,不用担心。”对于自己的淡定,他进一步说:“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人心与人生》等三本书要写成,我乃可以死得,现在则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像的,万不会有的事!"这种”神州文脉系一身“的儒者之狂,我记得当年在西南联大,敌军炸弹到来跑空袭的时候,刘文典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说我不会死,因为还有事没干完。他们都有一种天命感,而一个人相信他自己就是承担天命的时候,他就有一种被天罩着的勇气,自然而然就有一种摧枯拉朽的生命力支撑着他,充溢着凛然之气、浩然之气。回想起我在北大上学时,那些老一辈的学者和教授,比如季羡林先生、张中行先生、钱理群先生等等,他们身上都能看到有一种正气在,因为心中装的是天下。
我发现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一个“圣人不遭横死”的情结或传承。圣人之所以不会死于非命,乃是因为圣人一身承担着民族文化复兴的重大使命,只要上苍不想毁亡这个民族,自然是天佑圣人。在商周时期,天命只能维系在一个人身上,就是建立了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最高统治者进行统治的理由在于他有天命在身。而他与天的沟通是通过“巫”进行,当然也有一些统治者自己变成“大巫”,也就是“众巫之长”。中国轴心时代的突破就是孔子的出现,他把中国从原始宗教的晚期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精神领域。孔子把天命观给完全改变了,不再是最高统治者一个人和他的王朝所拥有的了。他把中国文化从过去由“巫”所控制的礼乐给解放了出来。他提到“五十而知天命”,这里面天命已经不再只是指一个王朝了,而是个人,也就是说个人也可以拥有天命。他说“知我者其天乎”,他已经承认个人和天可以沟通,只要行乎正道,天下为公。孔子到陈国,途径匡地,因为某种误会,被匡人拘禁起来,失去自由。当时的孔子身在生死不测的困境里,四顾无援,举头望天,觉得自己一片丹心,赤诚向天,如蜘蛛布丝,承前启后,乃可维系华夏民族摇摇欲坠的文化命脉,他坚信”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结果是匡人果然无法加害于孔子。
我常想,如果当年孔子为匡人所害,梁漱溟被日军炸死,如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完全是有这种可能性的呀!为什么炸弹止于仁者,天地大仁,“自古圣人不遭横死”呢?为什么梁漱溟竟能置一把椅子于废墟中,一边是轰轰的炸弹声,一边却是他的朗朗读书声。为什么相信天命在我,炸弹也会避开?那是多么荒谬可笑又多么高山仰止的生命境界啊!全心全意地去正道直行吧!其他的,都交给命运,而且,可以强烈地相信命运的善意。作为后辈的我只有感叹: 有信念的人真是幸福,竟能把命运的顽逆说成这样恬静可爱。
我是这样看的,人有各种幸福感,其中重要的一种是自觉选择并且愿意承受代价。不同的命运,由谁决定呢?它由每个人自己的心灵决定,而不是某个神秘的存在。我们每一个当下的选择,决定了我们每一个当下的行为。那每一个当下的行为,就会构成我们的命运。五四之后的中国,安宁之时不多,山河破碎,乱象横生,国运堪忧,生民多艰,去国离乡,对于多少人来说,流离之痛萦绕终生。当时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被历史之变裹挟前行,在学术与政治之间挣扎,气壮激情时,以为自己有救国之力,激情退却时,又深感生命被虚掷。学术之业未立,政治之务伤心,终究一番乱世悲歌,所以他们面对荒谬的时代,充满了挑战、自由、激情的人生态度。挑战就是从不认同哪一种命运是刻意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去穷尽它,就是幸福,就赋予了荒诞世界以意义。自由,就是要在这冰冷又燃烧着的有限世界里生活下去,哪怕这个世界炸弹横飞。激情,就是义无返顾地生活,对生活充满眷恋。明知邪恶无法根除,仍坚定含笑与之斗争……这就是炸弹横飞于头顶的那个挺身读书的梁漱溟。
对他来说,荒谬的世界上,生命既是必然要消逝的,又是可尽量开发的。随时随地准备死,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浪费,尽量利用它,时时可死,步步求生。这样一种风光霁月、勇者不惧的生命境界,对于我们今天这些”一十无忧,二十不羁,三十不立,四十有惑,五十不知天命“的当代人来说,是多么遥远而宏阔啊!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