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初读感觉晦涩,通读完后了解了大意,又通过读学友们的简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个人良知背后有三个需求:1、对归属资格的需求。2、对施与受平衡的需求。3、对序位的需求。
集体良知的三个需求:1、对所有成员均得到归属资格的需求。2、对平衡的需求。3、对序位的需求
综合上述需求,与良知有关三个关键词是:归属、平衡和序位。这里翻译为 良知,在我的理解中,是不是可以称为 在系统中所遵从的某种规律(或道 ),对于个人,需要归属于某个系统,付出与所得要平衡,处在正确的序位并且做那个序位规定好的事情;对于集体系统,要保证所有成员都在系统中,如果有成员被排除在外,则不平衡,系统中会有别的成员代替他;系统保持正确的序位。
作用在个人和集体的规律(良知)是不一样的,就像物理学一样,微观、宏观的规则是不同的,我们看得见的世界,遵循牛顿力学,看不见的世界,可能遵循量子力学、混沌科学等。
对个人好的对集体不见得好,同样,对集体好的对个人不见得好。比如在企业中,为了维护小团体的利益,很可能会做出对组织整体发展不利的事情,是为内耗。而当遇到困境时,企业收缩规模、裁员损害了员工个人的利益,但在更广大和更高的系统中,是为了组织整体度过危机,是为了达成更大系统的平衡。
无论怎样,都要讲究平衡,就像那句话说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是不是有“平衡”的意思?儒家的中庸、致中和,其实也是为了平衡。中国人擅长平衡之术。而道家所尊崇的“顺势而为”,其实,是在洞见和把握更广大系统的规律之后的作为。如何洞见和把握更高层面的大道(在本书中,其实就是集体良知的运作规律吧)?海灵格说“在深深的宁静中去感受它,远离急躁”——修炼、观照。
粗的红线和细的红线,让我想到我经常跟学生讲的一个比喻:我们每个人每天做事,就像被编程编好了的一样,其实是遵从个人良知和集体良知的规律和框架在做,就像粗线引领我们做的;可是我们通过修炼、自我成长,去寻求那条细线,也许能窥见大道,超越小我(小系统),实现小我到大我的成长和跃迁。从这个角度来讲,打破小系统的序位也许不见得是坏事。不知理解的对不对。比如一些得道高僧,为了追寻和弘扬佛法,脱离了家族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