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转眼过去了,假前一定有很多家长与孩子都在想:我要利用这个假期把哪科好好背一背,哪科好好复习一下。但当真放假时,情况是怎样的呢?
我家是这样的:儿呀,你快把手机放下,看书去。”“恩,好“答应着,人没动。于是我开始焦虑、着急、愤怒、想动手。
一个假期都在与儿子对抗,对抗习惯,对抗他不着急,对抗他不知道未来之路艰辛。
可是又能怎样呢?他还是那样不着急,我再着急也用不上力。于是把心境放缓,想想自己,看看2018.....
看见,看不见,一定是这个假期家长的心情。看见了生气,看不见时担心。只想看见想看见的,不想看见不想看见的。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绕口令。但事实真也是如此。我们都想看见,孩子伏案奋笔疾书,不想看见,他们的闲情逸致。
假期好几个毕业两三年的大学生来问我,新的一年开始了,自己要不要换个工作。现在工作做得挺闹心,最重要的是不知自己能做好什么。
我的建议是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坐下来,好好想想你的以前,你的现在,和你想要的未来。你想看见的与你不想看见的。我说其实想了解一个人很简单,只要问问她的过去,她的家庭,基本她的现在是什么样,你也已经了解的八九不离十了。
从生涯的角度来看,是透过经历,看到她的人格形成过程。人格是一种隐形的,表象看来有性格与气质,但性格绝对不是人格。人格还有看不见的,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与处事方式。
生理学中认知疗法很受心理咨询师的宠爱,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可以改变心境与行为,这是心理学治疗中很好用的一个疗法。我个人也喜欢认知疗法,但现在更加喜欢上的情绪释放疗法,方便可操作,还有效。
所以,我对这个大学生说,闭上眼睛,敲击时把你看见的,看不见的,像电影一样放一遍,找到你儿时经历中的故事,再来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还有你不想看到的。
前几日把几个好朋友的孩子聚集到一起来,我也曾说过这个方法。简单实用。效果是不容质疑的,但引导词很重要,所以建议他们用时,把压力事件具体化。
大学生后来给我留言,说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谢谢我!
我很高兴,因为又帮助一个孩子找到了自己,这是我学习生涯规划的初衷。
東哥开学了,下楼时,我要与他击掌,他没同意。然后我说:”加油!“再无其它的话。
看见与看不见,我们可以选择,生涯是让你看见你应该看见的,对远远的未来也看得见。
做一块燧石,点燃孩子们的梦想,依旧是我努力的方向。
恩,是的,因为生涯,我也想看见我自己,你呢?想看见什么?
网友评论